-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影科普知识
人工增雨(雪)的科学原理 现代人工增雨(雪)的科学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降水效率,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通过飞机向云中播撒吸湿性催化剂(氯化钠等盐粒子)促进云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并过程,产生降水粒子。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检验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但人工影响天气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当前仍处于边研究、边应用的阶段,尚有许多科学问题,如效果检验等,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浅谈人工增雨 地球的主宰者——人类,很早以前就产生了呼风唤雨,控制天气变化的幻想。历史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了唤雨的尝试,五十多年来,人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气象学中,把唤雨称为“人工增雨”。 变化莫测的天气,是怎样服从了人的调遣,降下雨来的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一部分则升人云中,会冷却而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决定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即使云中水汽含量特别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水汽是不会充分凝结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够下降,也终会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过程中中途蒸发。基于这一点,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 高空的云有暖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和冷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对冷型云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剂和结晶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达到降雨的目的,对暖型云的人工增雨,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和水雾,加强云中碰并,促使云滴增大。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人工增雨目前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诸如实施人工影响作业后,雨量的净增量、落区、时效及撒播催化剂的种类、时机、方法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要达到按照人们自己的意志——呼风唤雨,仍须作长期努力。空中水库——让“活水”天上来 远古时候,每当久旱不雨,土地龟裂的时候,人们总盼望着能有呼风唤雨的神灵出现,后来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雨是云的产物,云是空中水库。为把空中那朵云化为雨,人们作了不懈的努力。 1946年7月,美国科学家谢弗在冰箱里做实验。那天天气特别热,冰箱的温度降不下来,于是他将一块本身温度为-79℃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进去,想降低温度。刹那间,冰箱里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冰晶。谢弗欣喜若狂,他想,只要在低于0℃的云层里人为地使用少量催化剂,就能使云中增加许多冰晶,冰晶相互合并增大,从云中掉出成为雨滴,就能达到降水的目的。1946年11月13日,谢弗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播撒干冰试验,他从小飞机上向一块-20℃的层状云播撒了1.5千克干冰,5分钟后,云层全部化为雪,飘飘洒洒地下落了600米。这是一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成功试验。 同年,另一位美国科学家冯尼古特发现了碘化银的成冰作用。碘化银只要加热分解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催化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一时间,许多国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 1958年,我国有组织地开始了人工增雨工作。当年夏季,吉林省出现了60年未遇的大旱,7月份降水量仅2毫米,只有常年的1%,气象学家利用干冰进行了20次人工增雨试验,揭开了“呼风唤雨”的序幕。 人工增雨不仅能解除局部旱情,经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一年中全球大气水量约11.7×106亿吨,而大气中的水汽只有百分之几到十几能成为雨或雪降到地面,如果能使空中水汽多降下1%至2%,就能增加降水量10%至20%。我国黄土高原是淡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将“空中水库”——云水资源转化为淡水资源,在雨季加强人工增雨,留作干季使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条很好的途径。1998年5月至9月,青海省在黄河首次进行了大范围、长时间的人工增雨实验,结果增加了黄河径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合作开发农贸市场项目协议书7篇.docx
- BS EN 28510-1-2014 胶粘剂 柔性粘结刚性试件组件的剥离试验 90°剥离.pdf VIP
-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机器学习_聚类.ppt VIP
- (安装工程)广联达BIM5D软件教程-学习课件.ppt VIP
- 采暖系统施工方案.doc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一种铁路车辆能量回收装置和铁路车辆.pdf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加热炉专利申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