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胡维佳 2008-11-25 李约瑟的生平和精神世界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 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的生平和精神世界 作为生物化学家的李约瑟 1918年,李约瑟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医学,后改习生物化学。 自1922年从事研究工作起,李约瑟就一直想把生物化学的方法应用于研究发育过程的胚胎。 1931年出版的三卷本《化学胚胎学》:“化学胚胎学之父”。 从生物化学家到科学史家 《化学胚胎学》绪论部分就是一部“胚胎学通史”,后来则就以《胚胎学史》(1934年)为名单行出版。 1931年在伦敦召开第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对李约瑟的影响。 1936年,三位年轻的中国人来到剑桥 。 李约瑟的精神世界 试图将科学与宗教结合起来。 科学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百川归海 ”。 科学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出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进步作用,而且表明多元的人类文化对人类的共同发展先后作出了贡献。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 来到中国(1943年) 中英科学合作馆(1943-1946年) 国际科学合作服务的理想 李约瑟在1943 年至1946年四年期间为了了解中国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需要,和科学合作馆的其他科学家跑遍了当时尚未沦陷的10个省份,公路行程25000多英里,向许多单位提供图书、仪器期刊和试剂,并把中国优秀学者(如曹天钦等)送到国外进修学习,优秀论文送到国外发表。 李约瑟将他拍摄到的有关中国科学技术活动各方面的照片汇编成集,以《中国科学》为名于1945年出版,将中英科学合作馆工作的有关报告及向西方介绍中国科学状况的文章则汇集成《科学前哨》出版。这两本书,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了解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工作全貌的可靠纪录。 中英科学合作馆在重庆的四年期间,成为战时中英科学文化界密切联系的主要桥梁之一,也是在当时中国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了解世界,世界学人认识中国的主要窗口。在此期间,李约瑟访问了296个中国的科研机构,结识了近千位中国科学家和学者,推荐了139篇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到国外发表。 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工作我们非常自豪,因为今天的前哨将会是明天的中心和统帅部”。 ——《科学前哨》前言 李约瑟以平等的精神,为中英科学合作交流服务,带给中国的不仅是科学仪器、图书期刊等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具体的帮助,而且是对艰苦困境中的中国科学家在精神上的重大鼓励。 他不仅具体帮助了中国的科学事业,而且从精神上帮助了恢复和重建中国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自信心。 国际科学合作服务的理想 李约瑟相信,科学家以作为个人进行跨国界的交流为满足时代已经过去,科学合作组织是战争压力的结果,但战后这种组织应当继续存在,现有的科学合作组织就是未来世界性科学合作服务组织的雏形和先驱(《前哨》,12页) 李约瑟在中国对国际科学合作的思考及其三篇“备忘录”促成了“教育与文化”国际合作的组织中包括了“科学”。 李约瑟等科学家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而进行科学合作的理念被世界各国接受。 李约瑟本人后来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第一任主任。 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SCC)计划。 从李约瑟的思想历程以及他在战时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和倡导建立国际科学合作服务组织机构的实践来看,SCC计划是他以另一种更深刻的形式来实践他科学是全人类不同文化的共同创造、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造福于人类的理念。 SCC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把中华文明作为非西方文明的一个代表展示给西方读者。 鉴于SCC的重要性,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就指示要将这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照片:周恩来会见李约瑟,1964年)。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的研究使西方读者第一次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但SCC的意义绝不是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功德碑”就可以概括的,更应当看到,“百川汇海”的信念不仅对非西方文化的民族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的阴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西方文化本身,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关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评价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 Toynbee)指出:“李约瑟博士著作在实践上的重要性,与其在知识方面的意义一样巨大。这是比外交承认更高层次的西方人的‘承认’行动。” 美国著名汉学家富路德(L. C. Goodrich)指出:“正是这样一部书,将会改变所有后来的中国思想史和整个世界范围内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