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_14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威体育精装版版配套教案)
学年第 学期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语 文 学科电子备课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必修一 “月是故乡明”专题
漂泊的旅人——我心归去(韩少功) 任课教师 付启胜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思考,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
难点:本文抒情性与哲理性相统一的华语特色。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新课导入
音乐欣赏——《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同学欣赏了这首歌之后,是否有一种归家的感觉?心有没有归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心归去》,作者韩少功。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在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某杂志历任编辑、副总编。1985年调湖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88年迁居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韩少功从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10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完美的假定》等。另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多种。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补充: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于2000年被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专家联合推选为“二十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在2001年由权威批评家和理论家评选的“中国当代作家五十优”中,韩少功也以高票名列第二,仅次于王蒙。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分析文章
(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
1.阅读第1节,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答:①优裕的物质环境 ②很少看见人
结合教材右边对话栏内容,思考它是如何为下文作铺垫的?
2.阅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答:寂寞、孤独、空虚
问:作者是如何渲染的?从哪些角度?
答:一切声响与你没有什么关系,拿起电话无处打,拿着钥匙无处去,广播及行人谈话全都是法语,如同到了悬崖、深谷,无聊地研究吊灯。
思考:这样渲染有什么好处? 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用心去感受,以此获得共鸣。
3.问: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外国留学,遇到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会怎么办?(自由讨论)
答:①融入主流社会,服从外域文化 ②逃出困境,回家
问:韩少功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
答:“我不想移民”“很想念家里”
从刚才的提问与讨论中,请同学们阅读第4、5自然段,能够明白第5自然段是作者从旅法经历到点出乡思的过渡,是文章主题的切入点。
(二)分析文章5-6自然段
1.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作者为什么“很想念家里”?
答:“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那里有过欢笑,有过痛苦,有过收获,有过付出,即“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2.阅读第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乡的?
答:“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齐声朗读)
思考: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时,作者产生了如何的想像?为什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答: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原因,“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思考,这句话又作如何理解?(自由讨论)
答:这是韩少功访法归来后的文章,正如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写作时是对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空虚的再次感受,是对故乡爱的再次温知,所以,再美的歌曲对一个旅泊者,也无法掩饰他心底的悲伤。也就是说,旅泊者,面对的一切的景物,都是他心灵的外化,都将转化为对故乡思念的寄托。
3.结合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的含义。
答:请同学们欣赏二胡曲《赛马》,自由发表看法。
(三)分析第7自然段
1.故乡“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为什么?(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