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docVIP

《汉语史》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甲骨文中很少判断句、名词谓语句。西周始发展,春秋战国复杂化。 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於主语的词。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系词这一个概念是从逻辑学来的。它的任务是联系主谓两项,缺一不可。 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以用系词为常。在上古汉语里,情况正相反。名词不需要系词的帮助就可以构成判断。例如: ①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也。(墨子·尚同上) ②百里奚,虞人也。(《孟子·万章上》) (按:洪诚先生说:春秋以前汉语判断句句末不用“也”字,只好用“惟”字表判断语气。) 主语后面可以加“者”字也可以不加者字。这种“者”字只是复指上文的名词,以引起下文,所以主语是代词(“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此予宅也”)的时候,就不能加者字。 也可只用“者”字,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例如: ①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有时候,“者”“也”都可以不用。那也似比较特殊的情况。例如: 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②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力先生说先秦无系词,“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产生的原因是“‘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这样就逐渐产生出系词的性质来。” 举例是《论衡》。不少学者认为“为”、“惟”、“是”、“乃”、“非”、“则”“即”是系词。) ①周西伯曰:“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古汉语的的系词 古汉语里表肯定判断的系词有“维(惟)、为、是”等。春秋以前多用“维(惟)”,春秋以后多用“为”,“是”“乃”处于萌芽状态。汉魏以后,“是”作系词的用法逐渐增多。但不论在先秦还是汉魏以后,这几个系词都曾经同时存在,尤其是“是”和“为”,曾长期并用。(按:洪诚指出,系词产生的条件或原因:一是主语和表语完全相同,如“尔为尔”,“曲为曲”,中间必用系词;二是主语、表语都是名词,句末没有表判断的语气词,句中就必得用系词。) (一)表肯定判断的系词 1、维(惟)。例如: “惟”字判断句见于西周金文,《书》《诗》里常用。 ①女有隹小子,余令女死我家。(《师 簋》) ②予惟小子。(尚书·大诰) 【我是(文王的)小儿子。】 ③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这里土壤是黑色的土壤)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诗经·大雅》) 【《说文》:“价,善也。”善人是(国家的)屏藩,三公是(国家的)围墙,大邦是(国家的)屏障。】 2、“为”作系词的判断句 (1)在先秦时期,“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动词而不是系词,要注意加以辨别。“为”作动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A、“为”表示“作为”之意,为及物动词。如: ①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论语·雍也) 如果将“子游为武城宰”转换为“子游,武城宰也”,就与下文辞意不切合。而判断句的系词去掉之后并不影响文意。 B、“为”表“成为”之意,是及物动词。如: ①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昭公三年) (齐国大概要成为姓陈的了!) 如果把“为”去掉,转换成“齐,陈氏矣!”则与原意不符,因没有表变动之意。 C、“为”在“使……为……”兼语句中。如: ①子路使子羔为费宰。(论语.先进) (句子不可能转换成:子路使子羔,费宰也。) D、“为”前有助动词,如: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滕文公下) “为”前有助动词“得”,“为”在这里有“算作”一类意思。 (2)“为”字判断句见于《尚书》。 A、主语和“为”后的成分是完全等同的。 “为”已经没有“作为”、“算为”、 成为’等动词的意思。如: ①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2.673 ②子墨子曰:“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墨子·公孟) ③楚为荆蛮。(国语·晋语八) ④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慧哉!(吕氏春秋·疑似)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几点: 第一、“为”所在句都可转换为无系词的判断句而基本意义不变,如“余为伯鯈” ——“余,伯鯈也。” 第二、主语前都不能加“使”变换为兼语式。 第三、“为”作系词的句子,句末除少数有“也”外,大多没有语气词。 第四、系词“为”前不出现助动词,只能出现部分副词如“皆”、“俱”、‘诚”等。这几点可用以辨别动词“为”和系词“为”。 B、在一定的问答句中,答句的主语承上省略,而在谓语前有“为”以与问话衔接。如: ①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执舆者:驾车的人。) ②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同上) 这种类型的判断句与《诗经》中的“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小雅·采薇》)句式实为一脉相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