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doc

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小学数学课程的还是“2011年版”的解读,都称其为“核心概念”。笔者冠以“核心词”,主要依据2011年版的课标文件本身,其中评价建议第七条的第2点:“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创新意识。”这是“核心词”的出处。 有学者认为:“核心概念”是借鉴西方。本文的内容,在近几年应师范院校与教师培训机构邀请所作的讲座里,已与各地同仁有过多次交流。大家的认同、期待,给了笔者撰写成文极大的鼓励。 一、回顾 1. 最初形态 在我国,建立小学堂并教授算学,始于清末。第一部由政府法定并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4),基本模仿日本,对整个学校教育作出了设计。其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提出的算术课程目标,首要的是“使知日用之计算”;《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的相应目标继续是“使习四民必需之算法”。 辛亥革命后,在我国第二部公布并推行的 “壬子癸丑学制”中,《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1912)对该目标的表述是“熟习日用之计算”。 清末民初的这一目标,非常简练,却已涉及我们今天所说的两个核心词“应用意识”与“运算能力”。可以说是小学数学课程这两个核心词的最初形态。 当时,算术课程的其他目标主要是“兼使精细其心思”“兼使思虑精确”,显然只要求兼顾,还称不上课程的“核心”要求。 之后,由照搬日本转向学习美国,民国期间其他一系列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四条、有三条,内涵、表述每次也都不尽相同,但强调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计算能力始终没变。 2. 建国后至20世纪末的变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公布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与建国前相比,“日用”与“计算”的教学目标变化不大,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一次在算术教学中提出了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思想,并加强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国民公德。”这是“改造旧教育”的鲜明体现,也是学科德育的最初表述。 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将延继了半个世纪的“课程标准”改称“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改为教学“任务”“目的”。仅从名称就能显示由“改造旧教育”到“学习苏联”的嬗变这是“推理能力”的最初提法。 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算术和珠算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正确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以适应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它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学科开始进入“双基”时代,开始关注数学学习的“双重功能”,即适应学生今后的实用需要和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还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词”由三个发展成四个。 同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而且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适应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摘录这段文字是想澄清一个误传,所谓数学的“三大能力”是指中学,小学从1963年起就是“四大能力”。 文革以后,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完成了“小学算术”到“小学数学”的蜕变,并保留了“四大能力”(只是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改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由此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 “四大能力”的表述,始终不变的是“空间观念”,自1953年大纲(1952年大纲的修订稿)在说明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作用时首次提出后,一直沿用至今。变化最频繁的是“推理能力”,从“思虑精确”开始,到“逻辑思维”,再到“逻辑推理能力”,又回到“逻辑思维能力”(1978~1992),钟摆现象比较明显。 3. 21世纪以来的变化发展 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课程的核心词也在增多。先是六个“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001),然后是十个“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2011)。 对照前面的教学大纲,核心词的数量:由四个到六个,是有减有加,即去掉了“计算能力”,增补了三个;由六个到十个,是把“计算能力”又要回来之后,再追加了三个。核心词的表述,也有变化,如“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换成了“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演变为“推理能力”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词的内涵也在逐步发展、变化,这在“实践解读”系列里已有较多阐述,本文就不重复了。 二、反思 1.回归生活,应当有质的提升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改,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大家最快接受并广泛付之实践的理念当数“回归儿童生活

文档评论(0)

dsf80fhg0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