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客體關係理論與運用生命腳本的延續與改寫.ppt

客體關係理論與運用生命腳本的延續與改寫.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體關係理論與運用生命腳本的延續與改寫

心理誕生發展觀在臨床的意義與運用 從個案的問題特徵對照發展時期的特 性,覺察個案可能發生發展障礙與需 受到挫折的需求類型,以增進治療者 對於個案的同理與回應方向。 心理誕生的四個階段 正常自閉期 正常共生期 (特殊需求:勝任的照顧 者以滿足全能感的幻想) 分離-個體化 (特殊需求:依賴 vs. 獨立自主) 情緒上的客體恆常與個體性 生命第三年開始,沒有清楚終點。 客體恆常性(有生命的客體)(與 皮亞傑的客體恆存性(18-20 mons. 無生命客體)不同。 Heinz Kohut: 健康的自體 Selfobject (貴人是也) 鏡映(mirroring) 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蛻變內化,心靈淨化) 自體成長是順著這三類的路徑去發展的: grandiose Self 誇大的自體 Idealized Parent image 理想化的雙親影像 另我的 (Alter-ego) Selfobject 希望被讚美 想要 融合、接近 被某個像自己一樣的人所了解 基本的自戀需求:希望透過早期與自體客體的關係來滿足。 健康: 三極自體的平衡 三極自體 tripolar self 早期發展時需要客體的回應,像是嬰兒的動作需要父母的了解、肯定、讚賞。 需要被讚賞 原始的自體 mirroring 鏡映作用 滿足其需求 內化此心理功能 經歷適當的挫折 成熟的自體: 1.自尊的調整能力2.能享受生活樂趣3.能感受到生命是有意義的 誇大表現的自體(grandiose self) 經歷適當的挫折 需求匱乏 原始的自體 滿足 內化此心理功能 成熟的自體: 1.能安撫自己的情緒2.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3.有切合實際的目標 理想化的父母影像 idealized parental image 無條件提供安全感、 安撫其情緒、 給予支持 統合的自體 由原始自我逐漸邁向統整自我必須具以下的條件: 1.有穩定健康的selfobject關係: 把selfobject的功能內化為自己的心理功能,並取代外在selfobject的功能。 2.遭遇到適當的挫折: 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適當的挫折而非創傷性的經驗。 3.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蛻變的內化 作用) :將客體所提供的selfobject function轉 化為自己內在心理結構的功能。 將投射的壞客體經驗加以淨化後回應給對方 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 2011/1/14 學務處諮商輔導組 99-1輔導增能—兼任諮輔老師督導工作坊 * 2011/1/14 學務處諮商輔導組 99-1輔導增能—兼任諮輔老師督導工作坊 * 2011/1/14 學務處諮商輔導組 99-1輔導增能—兼任諮輔老師督導工作坊 客體關係理論與運用 「生命腳本的延續與改寫」後設觀點 蔡順良 台灣師大心輔系兼任副教授 100.01.14 前言 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RT)是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也是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理論。它是一個很貼近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日常生活的理論。 客體關係理論主張:人類行為的原動力在於「尋求客體」(object seeking) 。 1.生命腳本的初稿在生命早期的原生家庭 中即已形成。 2.父母是影響子女生命腳本內容最早且最 關鍵的人物。 3.早期的親子互動經驗是個人的自我概念、 對他人的心理意象、情緒發展與親密關 係發展的基礎。 4.個體在生命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 係經驗會被個體內化,成為個人內在的 人我關係型態,而這樣的關係型態常會 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重現。 需求 滿足 愉快 好 生之本能 攻擊本能 需求 不滿足 痛苦 不好 5.需求的滿足是行為發展的原動力 啟動心理-行為的動力:心理能量 生之本能 攻擊本能 ﹥ 好的、建設性傾向的生命腳本 < 扭曲的、毀滅傾向的生命腳本 客體關係理論重要建構 1.內在客體關係型態/個人生命腳本初 稿的形成: 源自出生後前三年(生命早期)與 照顧者間的互動經驗。(圖示1)(p.12) 2.個人生命腳本的內容:與自體和客體互 動有關的經驗的組合,它是認知的-情 感的-行為的 自體表徵 情感經驗 客體表徵 3.個人生命腳本型態 (圖示3)(p.10) 源自Bowlby 的內在心理運作模式概念(int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