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長領導之意義
校長領導之意義:國小校長的觀點
謝文豪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6年11月15日;接受刊登日期:2007年05月01日)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如何詮釋校長領導的意義,研究者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28位國民小學校長作為研究對象,採用訪談法蒐集研究資料,探討各受訪校長如何描述「校長領導之意義」、「校長影響教師作為之方式」及「校長應具備之知能條件」。研究資料經分析後,獲得下列結論:
一、校長領導是指校長依據其個人的教育理念及其對學校情境因素的詮釋,以個人的人格特質及具體的行動,影響教師的作為,使教師朝向目標努力。校長領導在本質上是校長影響教師作為的歷程,以實現領導目標、統合成員心力、支持教師的作為及影響教師的內心世界。
二、領導者所欲達成的領導目標包括:實現領導者個人的教育理想、支持教師實現教師的教育理想及執行教育政策。領導者各有其不同的領導目標,然此種差異並非截然劃分,只是對各種領導目標的強調程度不同而已。
三、校長領導的構成內涵包括校長個人的特質因素及行為因素,前者如堅定奉獻教育的信念、充沛的工作活力、良好的品德、教育專業知能、自我成長能力及法令知識;後者如溝通協調能力、行政歷程知能、學校公關能力及危機處理能力。
四、校長影響教師作為的方式,依其作用的性質可區分為短程影響及長程影響,由短程作用至長程作用的排列順序大致為運用行政權威、建立制度及工作規畫、引入外力、給予肯定與支持、表達關懷、理念溝通、贏得教師信服、營造團體氣氛、發展教師能力。短程影響作用的效果要以長程影響作用的效果做基礎。
五、校長個人的領導理念及學校情境因素會影響校長的領導作為。
關鍵詞:校長、校長領導
壹、前 言
校長在學校組織的運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領導作為直接影響學校組織的效能,如何提昇校長領導效能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江志正,2003;陳聖謨,2000;黃嘉雄,2000;蔡進雄,2003;謝文全,2003),有關領導理論及領導實務的論述也因而甚為豐富。
Slater(1995)稱從事領導研究,必須探討三個問題,即:領導的意義為何?領導的重要性為何?領導與領導效能存在的條件為何?Slater的主張事實上即是建議研究者在進行有關領導的研究時,要能探討領導的意義、領導者如何在組織中發揮影響力、擔任領導者應具備何種知能條件及有利於領導作為產生作用的情境因素為何。
多位學者都曾指出從事領導研究,必須考慮及文化情境因素(Bryman Stephens, 1996; Eden, 1997; Hallinger Leithwood, 1998; Hofstede, 1983; Leithwood Jantzi, 1999; Pawar Eastman, 1997; Scott, 1992),然國內有關領導理論或領導實務的研究,大多仍是援引西方世界所發展的領導理論,本研究因而試圖探究在我國國情下,校長領導的意義究竟為何。由於國小校長是學校組織的實際領導者,對學校組織的情境因素必然有較深的體會,本研究因而擬分析國小校長如何詮釋校長領導之意義,期望研究結果可供從事相關研究者參考。
研究者依Slater(1995)所提示的領導研究方向擬定研究主題,以探討國小校長如何詮釋校長領導的意義、如何描述校長領導發揮影響力的方式及擔任校長者所應具備的知能條件,至於及校長領導的情境因素則非本文的探究範圍。具體言之,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為企求探究我國國民小學之校長領導的意義;所欲達成的研究目的為瞭解國民小學校長如何詮釋校長領導之意義、校長領導發揮影響力的方式及從事校長領導所需的知能。
依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三:
一、國小校長如何詮釋校長領導之意義?
二、國小校長如何描述校長領導發揮影響力的方式?
三、國小校長認為從事校長領導工作者應具備的知能條件為何?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國小校長做為研究對象,採訪談法蒐集研究資料,因此,研究結果只代表參與本研究之校長的意見。再者,參與本研究之校長所做的陳述,只代表其對校長領導所持的觀點,未必能反映其領導作為的真實情況。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首先為前言;繼之為簡要的文獻探討;其次說明研究經過;復次,呈現研究發現及討論;最後為結論。
貳、文獻探討
一、領導的意義
學者對領導之意義的見解極為分歧(Bennis Nanus, 1985; Hoy Miskel, 1991; Slater, 1995),學者對領導意義所作的描述,或偏重說明領導者角色及權力的運用;或重視領導者統合群力達成組織目標的歷程;或強調領導在文化、道德及價值等層面的意義(Southworth, 1999),其結果就如同Stogdill(1974: 259)所稱「領導定義種類之多,恰如賦予其定義者。」以下例舉若干學者所提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