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思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docVIP

2014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思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思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作者:郎杰 地址:516300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高中部高三级 电话摘要: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及作文最核心的能力,但学生在作文审题立意环节中存在很多思维缺陷与误区,本文拟对其现象及原因进行探究,找寻解决之道。 关键词:思维、审题、训练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可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思维能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它主导并贯穿于写作的全程:从审题到立意到构思到选材到布局谋篇再到着手表达,无不需要思维,无不需要具备相当的思维能力。本文拟从审题立意和选材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思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谈谈审题、立意方面的思维问题。审题和立意是写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意的正确、恰当与否;而立意也不可能脱离审题而单独进行,这两个环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故本文拟把审题立意结合起来阐述。审题偏差,立意偏颇是学生作文经常存在的失误,也是最让学生头疼和老师费尽心力指导的所在。归纳起来审题立意的思维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概念不清,近义词混同。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很多术语和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外延界定不清,因而在审题过程中常常发生用近义词(非同义词)替换作文题目和材料中的重要或核心词语。学生在词语式作文题目的审题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失误。例如,有学生把以“理解”为话题的题目写成了“了解”,把“诚信”写成了“诚实”。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概念模糊,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不准确造成的。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让这些学生加大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积累和辨析训练,使其准确地掌握常用的概念和术语,能比较严格地区分和界定一组近义词各自的外延,从而避免此类失误。 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抓住材料的个别语句,甚至是个别词语,并以此为依据立意,不会真正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方法论)来具体分析材料。例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到野外去旅游,忽然遇到老虎。其中一个赶快蹲在地上,换上运动鞋。第二个人问他,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啊?那人回答:“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于是换上运动鞋就跑了。第二个人迅速把鞋脱掉,爬到了树上去了…… 关于这件事,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老虎总会吃掉一个,每个人都要有“只有我跑得比你快”的生存理念;有的更加欣赏第二个人遇难自救的应对策略。俗话说“发生地震,砸死的是腿快的”;也有的对这两个人均持否定的态度。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其余要求从略) 在批改此次作文过程中,我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拟定了下面的这些观点来作文。如:人在危机时应有自救对策;要学会自救,不要等别人来帮助;人不自救,无人能救;万事靠自己……这些立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为弄清其失误的原因,我找来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审题、立意时的所思所想,得知他们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依据的大都是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中的“遇难自救”几个字。这些学生犯的就是断章取义的错误,没有全面去把握和分析材料。其实,“有的更加欣赏第二个人遇难自救的应对策略”这句话的重心应是“欣赏”和“应对策略”,意即赞赏他的处理危机的方法。他的方法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他能扬己之长,避虎之短,策略得当。所以,如果我们从第三句话来立意,应该是自救(处理危机,解决困难)要有正确的方法、策略。再进一步思考,第二个人有自救策略,难道第一个人就没有自救策略吗?显然不是,而且也不能区分两个人做法的差异所在。两人做法的真正差异在于:从道德上剖析第一个人是损人来利己,是应批判的,从方法上剖析他只是一种惯常思维,是建立在第二个人跟着他跑的前提之上的;第二个人是利己却不损人(至少没有主观故意),道德上无可厚非,其方法是一种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对熊的弱点及对现实处境客观冷静的把握之上的。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句意,才能拟出恰切的观点。 这个教学个案反映出学生辨证思维的欠缺,全面的、联系的方法论的缺失。因此,语文老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渠道,来促进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要通过作文训练和讲评,依据各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和提高。只有提高了辨证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作文中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 三是

文档评论(0)

KWZoJLfpj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