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04-23 细胞死亡概述 张红梅 细胞死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于机体死亡。正常组织中,每天都有千千万万个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2种: 细胞坏死(necrosis)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细胞坏死(necrosis) 概念: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 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发生肿胀,最后导致细胞膜破裂和溶解,细胞内前炎症因子等内容物释放,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 细胞坏死现象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细胞坏死,青光眼导致神经细胞坏死,造成视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失明。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与细胞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生物体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自杀机制”。即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特定的程序,结束自身生命的过程。 诱发因素:包括体外因素,如射线、药物和病毒感染等;体内因素,如肿瘤、自身免疫病和退行性病变等。 典型形态学特征:细胞膜完整、无前炎症因子等细胞内容物流出,无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稳定内环境和平衡细胞数量的重要调节机理。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类类型 (一)基于机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 细胞凋亡(apoptosis) 2. 自噬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 3. 类凋亡(paraptosis) 4. 有丝分裂灾难(mitotic catastrophe) 5. 胀亡(oncosis) (二)基于形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 基于细胞核改变的分类 2. clarke分类 (三)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的关系 细胞凋亡(apoptosis) 细胞凋亡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的病理学家科尔和希腊语教授马克于1972年提出的。在希腊语中,apo的意思是脱离,ptosis的意思为落下,将这两个词组合(apoptosis)用来描述与秋叶落下和花儿凋谢类似的细胞死亡现象。 到1990年代,细胞凋亡的研究获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证明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典型的细胞凋亡过程涉及一系列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水解、活化和信号传递过程。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细胞凋亡对于保证个体正常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并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组织发生、组织分化和修复等过程有紧密的联系。为适应发育或组织更新的需要,机体中的细胞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发生凋亡。 例如:在皮肤外层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皮肤细胞生成于皮肤深层,然后慢慢向外表面迁移,迁移途中有些会发生凋亡,凋亡细胞就会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皮肤角质层。 又如,人的唯一透明组织——眼球晶状体的发育,在胎儿形成早期阶段,由干细胞发育来的晶状体细胞与其他所有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器,但随着发育和分化的进展,晶状体细胞发生特殊形式的凋亡,胞质中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被毁坏,只保留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内包裹着极浓稠的“晶状体蛋白质”溶液,成为成熟的晶状体。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此外,在成年阶段,细胞凋亡也是机体清除体内多余的、受损的、癌变的或被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的重要手段。 如T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中,约有95% 以上不成熟的细胞发生凋亡,只有不到5%的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进入外周血,并发挥其免疫学功能。 细胞凋亡的病理意义 细胞凋亡的病理意义:细胞凋亡调节失控或错误将会引起生物体的发育异常、功能紊乱和严重疾病。 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如滤泡性淋巴瘤、乳腺癌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腺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等,均与细胞凋亡缺陷(“该死不死”)有关;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和小脑退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骨髓发育不全性疾病、缺血性损伤和酒精中毒性肝炎等则与细胞凋亡过度(“不该死的死了”)有关。 尽管细胞凋亡是了解最多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但是近期研究认为自我吞噬作用是一种高度调节、异化过程,能使细胞自己吃掉自己。有趣的是,自我吞噬还能为细胞提供在不能进行凋亡时的一种替代形式的自我毁灭。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 概述:自噬性细胞死亡的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现,它是指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器和其他大分子的过程。 形态学特征:电镜下可观察到胞质中有大量包裹着细胞浆和细胞器的空泡结构,称作自噬泡,胞质浓缩,质膜通透性改变。 主要过程:自噬泡与溶酶体发生融合,自噬泡所包裹着的待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