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90959.ppt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藏 锋 与 露 锋 藏 锋 露 锋 藏锋:起笔收笔时笔锋藏而不露 露锋:起笔或转笔处呈方形或棱角形 2、方 笔 与 圆 笔 起笔或转笔处呈方形或棱角形的称为方笔,呈圆形的称为圆笔 方 笔 圆 笔 3、中 锋 与 侧 锋 中 锋 侧 锋 4、笔 法 要 领 藏锋起笔 回锋收笔 四、1、选 贴 选贴是为了确立学习书法的方向和目标,这很重要。不管硬笔和软笔都如此,因为书法是一门继承性很强的艺术,学习书法者只有从传统的优秀的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借鉴前人的成果,才能充实自己而有所发展。 有说法:字帖是无声的老师,选贴就是择师。 四、2、读 贴 读贴就是看贴,即用“脑”的意象临写,它是临贴前的必要准备。要做到“意在笔先”。 四、3、临 摹 临摹又叫对临,摹是用透明或半透明度的纸蒙写。 学习欣赏书法艺术先从楷书入手: 楷书:而笔合乎法则的正体字叫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分两大类:“魏楷”和“唐楷”。 北魏《张黑女墓志》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点 平横 短撇 长撇 竖 捺 永 字 八 法 仰横 楷书的间架结构 特点:字形近方,字态端正,强调重心平稳,而又富于变化。 楷书的间架结构 独 体 楷书的间架结构 左右结构 楷书的间架结构 左中右结构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他的书法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宋徽宗閨中秋月詩 千字文 牡丹诗册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仕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初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称他“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说,赵氏早年向“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学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摹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代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这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游天台山赋卷》。 赵孟頫《游天台山赋卷》(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闲居赋》(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秋声赋》(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人称“祝枝山”,因为右手生有六个手指,所以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任过南京应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称。他的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陈道复为后起之秀,又称为“吴中四家”。他的书法博采晋唐各家的长处,并有自家面貌。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 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作品有楷书《出师表》、草书《自书诗卷》、《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赤壁赋》、《杜甫诗轴》等。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枝山手札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枝山草书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枝山《箜篌引诸篇》(局部)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允明 后赤壁赋 《箜篌引》        祝枝山《燕喜亭记》(楷书)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文征明墓(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文陵村) 文征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书法上,他工行、草书,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亦能隶书;还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