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二课时 硫酸和硝酸 的氧化性 课堂练习 2.浓H2SO4的脱水性与吸水性类似,都是将物质中的H2O吸出来.( ) 提示:错误,因浓H2SO4的脱水性是将某些有机物中的H、O按H2O的组成脱去,这些H、O在原物质中并不是以H2O的形式存在. 课堂练习 4.在Cu与浓H2SO4的反应中,浓H2SO4体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 ) 提示:正确. 3.Cu与浓HNO3在常温下可剧烈反应,Al的活动性强于Cu,所以Al在常温下与浓HNO3的反应更剧烈 ( ) 提示:错误,Al在浓HNO3中钝化,不能剧烈反应. 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的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被 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 )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关键一点] 解答本题的主要失误在于一是没有理解题意,没有按“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这一关键性的指导语去考虑问题,二是没有理解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逐渐变稀,稀硫酸不和铜反应.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三) 第三节 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____、______、有______气 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 /cm3,比水的密 度__,沸点为83℃,是一种易挥发性酸(越浓越易挥发,浓硝酸和浓HCl一样在空气中亦能形成白雾)。98%以上的浓硝酸叫___________。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无色 易挥发 刺激性 “发烟硝酸” 大 小节:三种常用浓酸物理性质的比较 浓硫酸: 质量分数98.3%,密度1.84g/com3, 浓度 18.4mol/L 浓硝酸 :质量分数 一般69%,浓度约13~14mol/L 挥发的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浓盐酸 : 质量分数37~38%,浓度约12mol/L 挥发的HCl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1、酸的通性 2、不稳定(分解) 3、有强氧化性 二、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碱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1、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 注意:与紫色石蕊试剂作用 稀硝酸 只变红 浓硝酸 先变红 后褪色 强氧化性 无论浓、稀硝酸均有强氧化性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 4HNO3 4NO2 ↑ + O2↑ +2H2O △ 或光照 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1)保存: (2)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注: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思考 答:因为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在硝酸中,使硝酸呈黄色;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可去掉黄色。(4NO2+ O2+2H2O 4HNO3) 3、强氧化性 (1)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与某些金属(如铁、铝)接触时,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浓硫酸反应,这一现象叫钝化现象。 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2)与金属(几乎所有金属,除Au、Pt外) 铂、金溶于王水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物,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溶解。 注意: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N元素被还原 反应规律 M +HNO3 → M﹙NO3﹚n +还原产物 + H2O 浓硝酸 → NO2 稀硝酸 → NO 注意:当反应条件不同、硝酸的浓度不同时, 硝酸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也是不同 的,可能是不同的价态,如: NO2 HNO2 NO N2O N2 NH3 +4 +3 +2 +1 0 -3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FLV Cu+4H++2NO3 Cu2++2NO2 +2H2O HNO3的作用: 酸性、强氧化性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与稀硝酸反应现象:固体不断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先产生无色气体,气体然后逐渐变成红棕色,最后 红棕色又变浅 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Fe+4HNO3(稀) F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