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生素PKPD理论入门必读.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K/PD在合理使用 抗生素中的意义 应 用 背 景 来自细菌的挑战--耐药不断增加! 产生原因:1.发达国家无效抗生素的使用2.发展中国家小剂量的使用抗生素用药指导的意义经验性用药 – 临床针对性更强 PK/PD的推广意义 更准确地反映抗菌药物的作用时间过程; 根据PK/PD原理给药,提高清除病原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PK/PD定义 pk,即药物代谢动力学。指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pd即药物效应动力学。指体内药物浓度与作用效应强度的关系 药效动力学参数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指引起细菌肉眼观察下未见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指能使活细菌减少到起始数量的0.1%的药物最低浓度,常作为描述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MIC和MBC参数的不足;反应体外抗菌活性,不能真实反应体内的时间过程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至低于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 持续的抑制效应。 即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后,洗去抗菌药物后,数量增加十倍(1log10单位)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值。 反应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持续作用,故而又称持续效应(persistent effect)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对G+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PAE。 故β-内酰胺类对该类菌无PAE或很短,但碳氢酶烯类对绿脓杆菌的PAE较长 抗菌素后白细胞活性增强效应 (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nhancement,PALE) 在一些抗菌药物的作用后,白细胞吞噬活性或胞内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增强,可看作另外一种形式的PAE,表现为PAE延长(体内和体外)。 有较长PAE的抗菌药倾向于显示最较的PALE,如阿奇霉素,这是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具备的,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常可使PAE延长一倍(对G-菌) 防突变浓度(MPC)与耐药问题 Drlica在1999年提出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概念:即能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PC:即在接种菌量1010 CFU/ml琼脂平板上作药敏试验,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抗菌药物的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 药物的防突变浓度 ——selection index,SI SI:即MPC/MIC,值越大,说明抗菌药物防突变能力越低;反之,越小,说明抗菌药物防突变能力越强。 根据MPC和MSW理论,通过选择SI值小的药物、调整剂量方案、联合用药等可以缩小乃至关闭MSW,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这类抗生素的PD参数为TMIC,其超越MIC或MBC的时程。 本类抗生素到达临界浓度后,抗菌作用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多无PAE,浓度降至MIC细菌恢复生长。 TMIC时间至少是给药间隙的40~50%或60~70%,最好是85%以上,可达临床细菌学治愈。故应一日多次给药,一般3-4个半衰期给一次药。 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一次即可,而不降低疗效。 碳氢酶烯类中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又显示较长的PAE,因此临床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间隔,采取1-2次/日的给药方案 大环内酯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 基本属时间依赖性,但差异较大,难用一类参数描述。 红霉素为抑菌剂,对链球菌具有杀菌作用,在小鼠股部感染模型证明与?-内酰胺类相似符合TMIC, TMIC%期望值为40-50%,应多次给药。 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比红霉素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它们能积蓄于巨噬细胞,而阿齐霉素具有从细胞缓慢外排特点,药物在白细胞的高浓度可以在感染部位发挥药物释放系统作用,其作用持久。PD模型为AUC24/MIC,期望值应大于30,只需一次/日给药。 氨基糖苷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 %TMIC的临界值 抗菌素的临床疗效与PD和PK有关。 PK/PD参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抗菌作用的时间过程; 根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有效的清除病原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一旦选择了有效的抗生素,就应该选择最佳剂量,而不是有效的最小剂量 ?-内酰胺类PD特性与给药方案 氨基糖苷类为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它们的浓度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