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写作,以小见大.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写作,以小见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94-02   我们常常感叹:作文课要怎么上?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因受限于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等而无法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个性化需求。在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中,引导学生进行类似于网络里的“微博”式写作,无疑是个好方法。   一、补白中拓展情节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如教学《李时珍》为了写书历尽了千辛万苦,让学生读文后想象补白:李时珍在那样的情况下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而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李时珍对医学的奉献精神。这些场景文中没有只言片语。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这样教师就可促使学生们调动过去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顺应课文合理推想象可能发生的种种场景,进行有效地拓展训练。于是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课文内容得到充实,人物形象进一步得到丰满,而且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当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将这种弹性最大的空白,巧妙地作为课堂延伸练习,让学生课外以小练笔的形式去填补。   二、想象环节更具体   通过想象把某个环节写得更为具体,并能准确把握,也是对文本内涵更深层次的挖掘。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一袋》一文时,我请学生以“自己就是那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为视角,想象法布尔捉到小甲虫后的表现。他观察到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不到20分钟的“微作文”时间后,学生带来的可谓是惊喜连连,言辞间对拥有小甲虫的“幸福感”洋溢在字里行间,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尽在一举一动之中。孩子乐着写,老师乐着读,何乐而不为?   三、在续写中延伸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   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比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的结尾,适时让学生对原文进行续写,想象当丑小鸭回到家乡,遇到鸭妈妈以及它的兄弟姐妹,还有其他的小动物时,这些动物的态度是怎么变化的?会说些什么?趁热打铁,孩子们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学生的灵性在这样的“微作文”里飞扬起来,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四、以体验促写作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对学生写作而言,身边熟识的人和事、色彩斑斓的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生活就是学生写作的活素材。然而,这些活素材必须靠老师的引导才会被学生关注并得以积累和运用。   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1)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2)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   写一写“雨”: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   附学生片断:   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马上振作起来。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   学生乙:我昂起头,仔细看着小雨点儿,它有着苗条的身材,穿着一件透明的衣裳,是那么轻盈,是那么飘逸。雨儿如同银丝般飘下来,密密的,斜斜的,朦朦胧胧的一片……   学生丙:这几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一直轻轻地吹着,没有夏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寒冷。雨还是下着。我跑到楼下,张开双臂,雨点儿落在我的手臂上,凉凉的,冰冰的,十分舒服。调皮的雨点儿一会儿躲在头发里,一会儿坐在手臂上,一会儿躺在手心里……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富于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怎不令人欢喜?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