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胆质疑,还历史真面目
一、案例背景
(一)新课程精神呼唤探究精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学生“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然而事实上,对古代作品的理解往往流于概念化。新课标要求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实却是中职生普遍缺乏逻辑思辨能力,缺乏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现实中学生往往视课文、作者、参考书为不能质疑的权威。
(二)文言文教学期待拓宽视野。在教改大潮中,文言文教学领域的改革相对沉寂,大多还是被当作“古汉语”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学中很多功夫都花在深究、细抠散落在文言作品中的一个个语法知识点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进行深入的领会和探讨,往往由教师包办代替归纳总结,再让学生认同并记住结论。文言文教学要想呈现出勃勃生机,需要教学模式和方法从本质上突破机械串讲、咬文嚼字的传统套路,更需要在创新设计、篇章分析、对比延伸、研究性学习上进行探索,以令人振奋的姿态展现文言文教学领域前所未有的魅力。
(三)高中生心理发展需要理性。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也有所发展,往往带着警惕和怀疑的眼光评价周围的一切,乃至书本上的原理和定律。但思想带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关于秦灭六国这一段史实,他们已经在许多阅读材料中了解过,对秦灭六国的原因,也接触到不少观点,甚至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而,在预习这一课时,他们纷纷质疑:六国灭亡,赂秦真是主要原因吗?作者的论证真像一些参考书上说的那样有足够的说服力吗?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标精神、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学生主体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对教材、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于是,笔者选取了本校中语文总体水平较高的幼师专业高考班,设计了以批判性思维训练为目的的《六国论》第三课时,以下是课堂的实录片段。
二、部分教学实录
师:有一段史实,很受关注;有一现象,众说纷纭。关于秦灭六国的原因,有许多代表性的意见。除课文外,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5生1:苏洵认为“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
生2:李祯认为,当时其他六国也和秦国一样,想称霸天下,只不过实力都不及秦国,于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以致从散约败。
生3: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的统治者不懂得爱惜百姓。
师:还有哪些?学生沉默了,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
师:王安石认为是由于六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变法革新。他们都用自己的理解探索六国灭亡的根源。那么作者苏洵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生(齐):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一女生回答:第三段里介绍齐、燕、赵国灭亡的不同情况,用的是有例证法;第二段引“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属于引证法。还有对比法,第二段运用了四处对比,说明了贿赂秦国的危害之大。
师:很好。分析得很完整、很精辟,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4:“《六国论》借六国灭亡的史实批评北宋统治者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政策,可为什么说中心论点却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生5:“我也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写作的目的存在着矛盾,可否理解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后人要引以为戒’。”
生6:“我对作者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看法不敢苟同,至少他的观点是片面的,就拿赵国来说,其灭亡的原因主要是赵王听信谗言,错杀良将。”
生7:“六国破灭的原因,应该有很多,诸如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就像明朝的灭亡不能单单归咎于崇祯皇帝或陈圆圆或其他什么的。”
生8:“我认为作者把六国的希望只寄于‘谋臣’和‘奇才’这些少数人身上,也失之偏颇,他忽视了人民群众这个最基本的力量。”
生9:“我认为,就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看,从‘赂’的角度去分析去论证,是有它的道理――即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就像教育一个牙疼的孩子少吃糖,绝不会拿糖吃了会发胖、得高血压来警告一样。”
师:通过大家的论辩和分析,我们对课文涉及的史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从文学性、真实性、现实性等方面对课文进行了评价,力求“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察作者之良苦用心”。希望大家用这种眼光看待我们已经学过和即将要学的课文,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附:学生研究性作业
六国灭亡原因之探析
苏洵为讽喻宋仁宗勿“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以我之见,六国灭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