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近代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 第四节 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 第五节 19世纪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德谟克利特 二、柏拉图 三、亚里士多德 四、希波克拉底 五、盖伦(Galen,公元130-200) 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公元前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 (一)原子说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认识论 认识是由于身体内的灵魂原子与外物流射出来的原子团接触的结果 二、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347,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大贵族奴隶主的家庭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 “灵魂回忆”说 (三)灵魂的等级说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统治者)、武士(维持社会安定)和劳动者(从事劳动),与此相应,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即理性、激情、欲望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322,出身于御医家庭,柏拉图的学生,《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学著作 。 (一)四因论 (二)灵魂论 (三)感觉论 (四)联想论 他在探讨回忆的条件时指出:在经验中类似的、接近的和相反的事物有助于回忆,这是心理学中相似律、接近律和对比律的最早雏形,也是近代联想主义者称为相似律、接近律和对比律的先导 (一)四因论 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 1、关于灵魂的本质 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 2、关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 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形式决定质料 3、关于灵魂的分类 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 4、关于灵魂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知) ②动求功能(意)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 (三)感觉论 感觉只是对形式的感受,而不是客观事物。 分类 ①特殊感觉:视、听、嗅、味、触,有特殊感官 ②共同感觉:运动、静止、数目、大小、形状、记忆、联想、睡眠等意识活动 错觉 四、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460-379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体液说 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的官能心理学 (一)奥古斯丁 (二)阿奎那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达.芬奇 (二)特勒肖 (三)斐微斯 (一)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 代表作:《论自由意志》、《论灵魂不朽》、《论三位一体》、《忏悔录》 主要心理学思想: 1、心身关系方面 (1)人由灵魂和身体构成 (2)灵魂高于身体,指挥身体的活动 (3)灵魂与身体同是上帝创造的、各自独立存在的 2、灵魂的官能 灵魂的主要官能是记忆、理智(理解)和意志 3、论意志 奥古斯丁将恶分为三类,即“物质的恶”、“认识的恶”及“伦理的恶”,“伦理的恶”才称得上是罪恶 “自由意志说”:他认为,伦理的恶起源于人的自由意志 4、关于内省法 人的知识的获得有两种来源:一是由感观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二是来自灵魂对内心经验的反省 (二)阿奎那(Aquinas,1225-1274)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论真理》 心理学思想: 1、心身关系 “二重真理说” 2、灵魂的功能 3、认识活动 4、理智与意志2、灵魂的功能 (1)营养能力 (2)感觉能力 (3)追求能力 (4)运动能力 (5)理性能力 3、认识活动 (1)知识来源于感觉 (2)能动的理智把“感性印象”转换成“理智影像” (3)“印入影象”,被动的理智接受了影像 (4)“陈述影像”:理智有目的地把印入影像与其客体联系起来,利用它作为表达方式复现外部世界 (一)达.芬奇(Da.Vinci,1452-1512) 1、视知觉方面 (1)线条透视:物体距离越远则视角越小。 (2)项目透视(隐形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 (3)空气透视:眼睛与物体之间的媒介(如空气)的多少、厚薄影响远近知觉。 (4)移动透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离眼睛近的显得快。 (5)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体所见不完全相同。 2、人类表情 (二)特勒肖(Telesio,1509-1588) 1、心身关系上,认为心理活动有其生理基础。 特勒肖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