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布衣之怒 平民 (2)以头抢地耳 撞 (3)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4)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臣未尝闻也 尝趋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先生坐 满坐寂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二、(2014·陕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高山仰止 仰望,敬仰 (2)不能去云 离开 (3)没则已焉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恨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景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三、(2014·扬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颜率: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周君患之 以……为患,担忧 (2)发师救周 军队 (3)颜率复诣齐 到 (4)子之数来者 屡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 说法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信义为重,而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他可能得了一时之计,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说法二:颜率是睿智的,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 四、(2012·天门)文言文阅读。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释】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殆:大概 贤:贤德的人 知:了解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