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口疮临床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口疮临床经验 苏凤哲 李福海 【摘要】脾胃居中为五脏六腑之枢,脾胃与口、经脉相连,功能相属,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肺、肝有关。路志正教授治疗口疮以调理脾胃为主,多用健脾化浊祛湿,通腑导滞,清利湿热,温中散寒法;或与他脏同调,常用调理心脾,肃肺和胃,清肝健脾和胃法。形成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相关脏器兼治的特点,值得效法。 【关键词】路志正;脾胃立论;口疮;临床经验 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溃烂的一种病证,其病多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刺激等因素引起。路老认为脾胃位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脾脉挟舌本,散 舌下,口疮一证,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又与心、肺、肝有关。故治疗口疮以调理脾胃为主,或兼调他脏。常用健脾化浊祛湿法,通腑导滞法,清脾胃湿热法,温中散寒法,调理心脾法,肃肺和胃法,清肝健脾和胃诸法,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兹将路老从脾胃论治口疮的临床经验作归纳总结。 调理脾胃法 脾胃与口、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脾脉挟舌本,散舌下,口为脾之门户,脾气通于口,故口疮之疾, 多由脾胃病变而发,治疗上调理脾胃至为重要。路老运用调脾胃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健脾化浊祛湿: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则湿浊内生。现在随着气候和饮食的改变,湿证日见增 多,非独夏令及梅雨季节,一年四季皆可见之,无论内湿外湿,侵犯脾胃,致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反复侵淫熏蒸口舌,导致口疮的发生。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可见纳呆、胸闷、头昏沉等症状,病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此证治疗当以健脾化浊祛湿法,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 例1:安某某,男,46岁,2008年4月9 13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年。症见口腔多发溃疡,疼痛,纳呆,胸闷,睡眠不佳,入睡难,易醒,次13头昏沉,每天需服安定药物入睡,饮食二便正常,有时口黏,口干,舌体胖,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从患者口疮反复发作,伴纳呆,胸闷,口黏等症状分析,证属湿浊不化,困于中焦,上熏口舌而致。治宜芳香化浊,健脾祛湿。药用:藿梗10 g(后下),苏梗10 g(后下),佩兰10 g(后下),炒杏仁9 g,炒薏仁30 g,厚朴花12 g,姜夏9 g,茵陈12 g,茯苓30 g,黄连6 g,生谷芽20 g,生麦芽20 g,革薜15 g,车前草15 g,益智仁6 g,六一散20 g(包)。药后口腔溃疡明显减轻,睡眠亦改善,纳食渐佳,遂以原方去益智仁加枇杷叶12 g,续进14剂,药后口疮即消,随访半年未复发。本例证属湿浊中阻而发口疮,湿邪在里,常弥漫三焦,需上、中、下同治,宣畅肺气,健运脾胃,分利湿浊并举。方中杏仁、枇杷叶宣肺降气;藿梗、苏梗、佩兰芳香化湿;厚朴、半夏健脾燥湿;茯苓、薏仁、车前草、六一散、萆薜、益智仁淡渗利湿;茵陈清热利湿;黄连清热燥湿;生谷芽、麦芽健脾消食,调脾胃升降。如此上下内外,宣、化、燥、渗、利、清结合,使湿浊化,湿热去,脾胃功能恢复,则口疮自愈。 2.通腑导滞:脾胃互为表里,主腐熟运化水谷。脾喜燥,胃喜润,燥润相济,升降配合,共同完成精微物质的转运传输。如饮食不节,过食辛热肥甘,热蕴中焦,食滞不化,则脾胃积热,热邪循经上炎,熏灼口腔而发口疮。热盛伤津,肠道积滞,腑气不通而致便秘。治疗此类口疮,应上病治下,清泻脾胃,通腑导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合清胃散、三黄泻心汤加减。 例2:相某某,女,23岁,2006年12月9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10年。l0年来经常发作口腔溃疡, 约每月发1次。伴大便干燥,2~3 d 1行。刻下:左、右侧下唇内黏膜,右侧牙龈处各有一黄豆大小溃疡,溃疡面色白,局部肿而发热,初时晨起疼痛,现疼痛症状消失,纳食可,睡眠安,晨起口气较重,大便干燥,2 d 1次,量少难解,小腹胀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证属脾胃热盛伤津,腑气不通,内热熏灼口舌而致。治以清热泻火,通腑导滞。处方:藿梗10 g(后下),苏梗10 g(后下),防风12 g,生石膏30 g(先煎),焦栀子8 g,丹皮12 g,茵陈12 g,厚朴12 g,生大黄3 g(后下),炒苍术12 g,茯苓20 g,败酱草15 g,生薏苡仁15 g,炒薏苡仁15 g,炒枳实15 g,砂仁6 g(后下),当归12g,甘草6 g。服药14剂后,口腔溃疡基本痊愈,小腹胀减轻,口气减轻,大便不成形,舌体稍胖大,舌淡红,尖稍红,苔薄白,脉沉弦小滑。继以上方进退,巩固疗效。本证为腑气不通,腑热上熏而致口疮,故治以泻胃散、茵陈蒿汤、小承气汤清胃热,通便泻热,酌加和胃降气,健脾理气化湿之品,使胃热清,脾气和,腑气通,引火下行,则口疮之证自宁。 3.清利湿热: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醴,日久酿湿积热,阻于中焦,脾胃湿热蕴结,熏蒸口舌,而出现口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