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检测.doc

【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F ) 剖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应予以保护。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F ) 剖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T ) 剖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中表述正确。 4.不同民族文化千差万别,没有共性。( F ) 剖析: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因而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2015·高考江苏卷)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不同文化应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④错误。 6.(2015·高考天津卷)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题干材料体现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与题意相符;材料没有体现“提升文化软实力”,②与题意不符,排除;网络语言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③说法错误,排除;网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体现了④。故选C项。 7.(2015·高考山东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数字化产品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数字化产品作为文化传播手段为读者带来了方便,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项当选;经济、政治决定文化,A项说法错误;B、C两项与题意无关。 8.(2014·高考福建卷)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题眼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材料中的观点明显忽视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反对,直接排除掉B、D两项;A项“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的说法错误,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相悖;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项符合题意。 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及途径、文化多样性等知识。①正确说明了文化交流的影响,符合题意。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