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语文的回归.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语文的回归! ——兼与赖配根先生商榷 凤凰网友 长胡子 题记: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我第十一遍阅读完赖配根先生的大作《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的时候。 赖配根先生的大作《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中对现在出现的与之相左的语文教学争论热潮[1]称为“简单回归”,通读全文可以感悟到作者对这个潮流是感到“不满意”的[2]。但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读完他的这篇大作后,我觉得就该用他文中的一个妙词来概括2006年的语文教育状态——简单回归! 简单回归!这是多么好的词语啊——因为,确实,每一个对语文教学状态关注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经历老长一段时间的“复杂远征”,现在终于回归了。说它“复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语文曾经被捆绑了太多的“重任”——这可以从权威刊物、文件以及名人对于语文的性质和作用的论述与期待中找到答案。说他“远征”,因为,曾经,我们的语文课程曾经成为政治课、思想教育课、自然课……我作大胆的浅薄的猜测,这两个原因恐怕是六年前语文“新课标”出台的重要原因——因为,语文要回家,语文要获得属于自己的本体,语文课要回归语文课的本位!这是历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原因,因为,2006年,语文确实不经意间“简单回归”了!回归的标志如下——如果我的列举能作为标志的话—— 1、 盛事展“风采”,高峰论“回归” 2005年,语文教育就唱响了“简单回归”的主旋律。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澜先生发表了长篇总结讲话。在这里我不揣冒昧,借用他的几段论述[3]: “语文”,姓“语”名“文”。“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我们要回到语文课程的原点,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习语言,要“把语文的根留住”,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 在这篇讲话里面,他对当前的阅读教学改革提出这样的建议:“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4]。崔先生对这句话作了详细的论述,为避免抄袭之嫌,不再大段引用。 2006年,“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成功举办并圆满结束,还是崔澜先生作总结发言。我不揣愚蒙,从这篇总结发言里读出了这样几点信息: 其一,标准——大赛的评课标准,没有高不可测得难以捉摸的名词,只有简单的四点[5]。 其二:理想——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6] 其三:回归——关于赛课情况,崔先生这样总结:“向家常课回归”[7] 。 可见,作为中国目前最高级别的语文教育的权威机构,自始自终都在努力尝试让语文回归!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在通过自己的艰辛实践,努力让语文找到回家的路! 2、 年初风催雨,岁末渐回归 除了上面的“简单回归”浪潮,2006年,有一个人的回归不能不令人瞩目!他就是赖配根先生。 2006的年初,《人民教育》推出了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的课例,提出两个话题(以下简称“话题”):“语文课,你在做加法还是减法”、“语文,有一种力量叫思想”。一时间议论纷纷,“许多人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赖配根先生作为这两个话题的“策划人”之一(我这样认为的)自然对这样的结局意想不到(我这样认为的)。大概是人以群分吧,至少我接触到的老师们和网友们,都以为这两个话题有点“逆潮流而动”——正如赖先生自己的看法: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论者都纠缠于加减法的问题,而对于窦老师这个课例 (还有她今年其他新的教学实践)蕴藏的丰富教学理念,竟不同程度地忽略了,至少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8] 我以为,《人民教育》推出这两个话题的目的不是“以假乱真”或“抛砖引玉”,而是打算开拓语文的一种“新境界”。为什么这两个话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话题把语文简单化了——语文课就是两种计算方法的简单选择:加法或减法。这个论题本身就是肤浅的,也是不值得讨论的命题!但是,因为是《人民教育》这样的权威刊物提出来的,大多数对语文了解一点的读者、老师,开始都有点懵,当“醒悟”之后立即“聚而攻之”,抨击这个可以称得上“弱智”的问题! 第二,话题把语文狭窄化了——众所周知,语文的力量是复杂的综合的深远的广阔的,语文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力量是影响人教育人熏陶人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话题独独把许多力量当中的一种“叫思想”的力量突出出来,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了。要知道,我们语文的性质刚刚摆脱的“工具性”“思想性”等单纯“质性限制”而有了新的恰当的内涵才五年,就出现把“叫思想”的力量突出地“高谈阔论”,这岂能容忍! 第三,话题暴露出话语者幼稚倾向——抛出这样的话题,应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期望得到理想效果的。但是,意想之外的结果出现了,这种结果说明了两点:话语者原以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会“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