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经济学动态20113.doc

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经济学动态20113.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经济学动态20113

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汪伟,钱文然《经济学动态》  (中经评论·北京)人口老龄化通常定义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加,或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全球趋势,据联合国的预测,老龄人口的比例在2050年左右将是现在的两倍。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而欠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比例增长得更快。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既是微观问题又是宏观问题。对个人而言,每一个人都会变老并且希望确保自己的储蓄计划是适当的。而对整个经济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经济中的总储蓄与政府决策。   自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Modigliani&Brum-berg,1954)诞生以来,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一直倍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试图概括国际上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研究进展与成果,并获得一些有启示性的结论。      一、人口老龄化的私人储蓄效应      (一)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私人储蓄效应      经典的生命周期模型(ModiglianiBrum-berg,1954)蕴含着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行为人根据自己一生的预期总收人来平滑自己在各期内的消费,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效用最大化。理性的行为人将成年期工作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用以支付老年期的消费。从个人的一生来看,个体的储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一国来说,加总的国民储蓄率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国民储蓄率会随之降低。许多通过人口结构解释储蓄的模型主要讨论不同年龄的人们有不同的储蓄倾向。在这些模型中,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影响总储蓄率。   许多经验分析文献检验了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Leff(1969)认为,各国人口结构的差异可以解释各国储蓄率的差异,他利用1964年74个国家跨国数据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有负向显著影响。Kellev & Schmidt(1995)认为生命周期理论的解释作用还受到特定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影响,他们将Leff的计量方程运用到1960-1990年间跨国数据中,发现只有1980年代的数据支持显著的负担效应。Andersson(1998)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使用北欧四国1950-1992年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研究中,他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负向影响,在加入特定年代变量(如1970年代)后就不再显著。Loayza et al(2000)在研究世界储蓄率差异时发现,如果老年人抚养比率上升3. 5%,储蓄率将会下降2%。Bos-worthChodorow-Reich(2006)则在其跨国样本中发现老人抚养系数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使国民储蓄率下降0. 54个百分点。也有学者提出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有一定解释作用,Andreset al.(2001)利用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研究了西班牙国内17个区的居民储蓄率差异.他发现人口增长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差异影响不显著,地区间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居民家庭抚养负担的差异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亚洲国家近50年来的高储蓄率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利用亚洲国家的跨国数据对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HigginsWil-liamson(1997)使用亚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发现,抚养负担的减轻导致国民储蓄率的提高,与生命周期理论相一致。但Schultz(2005)利用1952~1992年间亚洲地区的数据以及HigginsWilliamson(1997)的计量方程进行估价,发现抚养负担的减轻仍对国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但其系数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一。Hayashl(1986)利用战后日本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人口结构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发现人口抚养负担的减轻对储蓄率的上升有显著影响。Horioka(1989)的结果表明日本的低老龄抚养率是导致1975~1984年间高私人储蓄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Koga(2006)使用ECM模型对日本1981~2003年间储蓄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人口年龄结构、收入增长率和储蓄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自90年代末日本储蓄率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结构因素导致的。他还引用日本内务署的调查数据支持该结论,数据显示各个年代出生的人群在进入老年期时其储蓄倾向都会突然升高。Katayama(2007)也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导致1998年以来日本储蓄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但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养老基金注资和养老保险改革也对储蓄率的下降起了推动作用。Horioka (2006)分析日本的微观数据发现,从2002年开始,退休的老年人的负储蓄占他们收入的15~30%,这种负储蓄的趋势会随着时间而增强。这意味着生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