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的研究.docx

关于中国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的研究

关于中国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的研究刘壮摘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而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是众多经济指标中的两个关键性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等研究手段,思考和研究这两个指标的相互关系,并正确把握,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GDP 财政收入 经济指标 回归分析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却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对财政收入和中国GDP变化的计量经济分析,试追寻问题所在,并希望对改善我国财政和GDP的合理关系提供对策。绪 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但进入90年代后,96%的国家纷纷放弃GNP和人均GNP,而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快慢以及经济实力的强,一般将国民总收入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看作是GNP,各国(包括中国)也仅对外公布GDP与GNI数据。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能够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如果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而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对于财政政策和GDP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各种研究。“公共部门的增长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在20世纪决定性的特征”(布坎南、马斯格雷夫,2000)。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决定性的特征”的早期解释是一种需求引致理论。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和政府干预主义的盛行,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张,国家负债日益沉重。这一现象引起了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一些经典的理论假说。这些理论分别从宏观的社会需求与政府职能变迁、微观的财政预算主体行为模式和行为过程的角度,来解释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张的原因和规律。较早发现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现象、并提出财政支出扩张理论的是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1883),他的理论假说被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根据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与瓦格纳一样,马斯格雷夫(Musgrave)[2] 和罗斯托(Rostow)[3]也非常强调公共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变化。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提出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是用经济发展阶段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政府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中期阶段需要政府支出干预经济运行,弥补市场失灵;成熟阶段则需要政府支出着重实现福利再分配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这两个理论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都把结构性因素作为解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核心。因此,他们都很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结构变化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认为需求结构的变化、扩张和升级是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需求方解释理论是宏观理论,它并没有在财政支出的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建立微观的、充分的逻辑联系,也没有分析财政政策制定的制度环境,因而无法真正说明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机理。西方经济学家们也在供给维度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鲍莫尔(Baumol)利用劳动生产率增长在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来证明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4]这是一种纯经济技术性的供给方解释,并未涉及财政支出的决定问题。皮考克和魏斯曼(Peac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