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原意指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的身份,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日常概念:个性指的是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日常生活中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实际上是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性格,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人们通过各种言行、打扮、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区别着每个人的不同,包括眼光和做事态度、爱好等等,都属于个性。 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一)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一定水平: ①认识: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②情感:能正确地自我体验 ③意志: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④意识:自我意识完整 (二)个性的特性 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1)稳定性  从功能讲:个性具有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个性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2)整体性  个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系统,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它是不可分割的。 ①个性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内其他成分的变化。 ②个性形成后,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 整体性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一种整合的结果。各种过程相互联系,这一整体的综合水平决定着个性发展的高度。  (3)社会性 马克思指出的: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70页)。 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个体的遗传因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4)个别性 There are no two leaves which are the same in the world.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①反映一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众不同的特性。突出地体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因为个性是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人与人间的个性有差异。 ②个性的个别性与个性的普遍性,是个性的两个侧面。 人的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稳定性 整体性 个性普遍性 社会性  个别性 个性个别性 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 界观); 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和动机 (一)什么是需要 1.需要是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   2.需要的种类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 生理的需要,第二层 安全的需要,第三层 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 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