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 都的秋 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导学案 主备:陈曲蕊 审稿: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味 学法指导 1、 移情法欣赏北京秋天的视频,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 朗读法带着美好的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来读,读出作品的“原味”来,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媒体 主要是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 )沌 潭柘( )寺 一椽( )破屋 驯( )鸽 落蕊( ) 耗( )子 平仄( ) 椭( )圆 颓( )废 廿( )四桥 答案: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混混沌沌: ⑵一椽破屋: ⑶落寞: ⑷一叶知秋: ⑸不能自已: 答案: ⑴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⑵一间屋 ⑶冷落,寂寞 ⑷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导学案 一、导入: 1、 欣赏欣赏北京秋天的视频 2、 提问:看完视频后,同学们对北方秋天有什么印象?(静、美)20世纪30、40年代的北平的秋天会是什么韵味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34年的北平,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二、认定目标 (多媒体展示) 三、探究学习 1、 解题 “故都”两个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 展示教学目标 3、 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作者生平: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崐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写作背景: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就,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 4、 听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应当结合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部分时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情怀在领读、试读、自由读之后,安排五幅秋景的重点读 5、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整体把握 展示讨论问题: ⑴、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