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朝赤峰地区蒙古人“五德”道德观形成途径研究.docVIP

清朝赤峰地区蒙古人“五德”道德观形成途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赤峰地区蒙古人“五德”道德观形成途径研究   【摘要】当前赤峰地区蒙古人在道德观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儒家“五德”的特点,这种道德观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由于清朝是这种道德观在赤峰地区蒙古族普通民众中植根和普及的关键时期,所以对清朝蒙古人道德观的形成状况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当前赤峰地区蒙古人的道德观有一个更加深入和清楚的了解。   【关键词】清朝 赤峰地区 蒙古人 五德 形成途径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NSK15B34);山东交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07-03   清朝时期,赤峰大部分地区隶属昭乌达盟,少部分地区隶属卓索图盟。赤峰市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3省(自治区)交界,是连接东北、华北的重要通道,地处“京津北部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蒙元时期开始,蒙古人开始在这里游牧和生活,到了当代,形成了带有明显的儒家文化特点的“五德”道德观,我们可以借用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将这种道德观的主要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即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投入期为蒙元时期,成长期为清朝时期,成熟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北元和民国时期赤峰地区社会比较动荡,战争频繁,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比较混乱,对“五德”道德观的形成影响甚微,故在此对这两个阶段的道德观的发展情况不再赘述。由于当代赤峰地区蒙古人“五德”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清朝时期,所以要想真正的理解当代蒙古人的“五德”道德观的思想内涵,就必须对清朝蒙古人道德观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1.赤峰地区蒙古人道德观特点   目前生活在赤峰地区的蒙古人道德观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儒家特点的“五德”道德观,“五德”是指“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的美德。赤峰地区的蒙古族由于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表现出很强的民族性。下面我们就按照“仁、义、礼、智、信”等“五德”对蒙古族道德观的特点逐一进行论述。   1.1“仁”德   蒙古族的“仁”德主要表现在对待客人和孝敬长辈等方面。   1)款待路人   蒙古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习俗。“成吉思汗规定的大扎萨克里说:‘行路时经过用餐人的旁边,要下马与之共席用餐,以表敬意,用餐人也不能拒绝行路人共餐。这是蒙古族传统的礼俗之一。”[1]“款待行路的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沿袭至今。行路人在与用餐人共席用餐时,也必须对主人特别敬重,如不是特别饥饿,略作共餐的表示即可。[2]   2)孝敬长辈   蒙古族素有敬老佳风。路遇长者,须垂手立于路边,待长者允许,方可走开。父母在,晚辈不得对面而坐,异辈食不同席。长辈讲话,晚辈不得随便插嘴。晚辈外出归来,必先到长辈面前请安。[3]巴林右旗老人祝寿从60岁开始。以后逢十庆祝。但如父母在,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为自己庆寿。[4]   1.2 “义”德   蒙古人的“义”德主要体现在为国事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等方面。清朝,哲理木和昭乌达等两盟的蒙古人就曾为保卫国家而血洒疆场,其奋不顾身的场面已铭记于史册。“当晚,英法联军涉海上岸,猛攻海口炮台和营垒,僧王即令蒙古骑兵出击。据直隶总督恒福奏称,哲理木和昭乌达‘两盟马队于枪炮如雨之中,往来驰突,连环枪炮,轰毙极多’。恒福称誉该军‘实属奋勇图功,不避锋镝,洵为勇敢得力之军’。”[5]“据当时参战敌军忆述,‘从四面八方正对着我们就出现了无数用长矛和弓箭武装起来的骑兵,又整齐又迅速地向前冲来,鞑靼骑兵的人数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增加,很快我们整个战线都遭到迂回和包抄’。尽管如此,蒙古骑兵的满腔热血和血肉之躯,还是没有抵挡住英法军队的强势炮火的轰击。英法军队强大的炮火轰击,造成了蒙古骑兵的大量伤亡。”[6]   两次鸦片战争给内蒙古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蒙古族兵员的巨大伤亡以及沉重的军费负担,对所在盟旗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伤害。但即使是这样,蒙古族在遇到外敌侵略的时候,依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取义;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之际,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在所不惜。   1.3 “礼”德   蒙古人的“礼”德主要体现在日常与人相处方面,一事一物,接人待物无不循礼而为,礼数细致周全。“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解放后的今日,仍然如是,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视,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7]   1.4 “智”德   蒙古族的“智”主要体现在蒙古人的创新精神、变通能力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蒙古人在蒙元时期灭掉了40多个国家,创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国家。观其战法,其先进的战法是其不断取胜的重要因素。蒙古人独特的教育方式是其“智”的另一个展现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