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Syllabus
课程编号:0400320
开课系(部):人文传媒学院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先修要求: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总学时数:54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中文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希望通过《中国文化史》课程的讲授,使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化史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史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
绪论 文化、文化史界说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 3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史的研究内容、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
重点难点: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
“文化”界说与“文化”的含义
文化含义阐释。文化结构及定义。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发展历程
文化史定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文化史研究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历史分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简介。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肇基 3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环境、中国境内的史前文化及传说中的古史社会
重点难点: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环境、古史辨派
地理环境对于历史文化的作用
地理环境界说。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的机制。关于文化差异的两种错误观点。地理环境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环境
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河流流域繁复。
中国地域内史前文化的多元发生
中华大地上古人类的起源。石器时期的文化。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原始社会组织的发展。
传说中的中国古史社会
传说的史料来源。经儒家改造的史前社会体系及其影响。古史辨派对古史帝王谱系的解构。对传说中中国古史社会的再认识。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文化——从神本到人本 9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殷商、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甲骨文、六书、西周礼乐文化、青铜文化、《周易》
殷商文化——神巫世界
宗天。尚鬼。嗜酒。巫史。
文字创制、甲骨、六书
文字的创制。甲骨文。六书。
西周文化
礼乐文化。宗法建构。
殷周青铜文化
青铜器的分类。青铜文化分期的依据。殷周青铜文化简述。
《周易》
《周易》的名义。《周易》的内容。《周易》的作者。《周易》的性质。八卦与六十四卦。如何起卦、占筮、判断吉凶。《周易》的影响。
第三章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3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概况
重点难点:《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礼崩乐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区域文化成因。春秋战国时期七大文化圈。
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简介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先秦诸子简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诸子渊源简述。
第四章 秦汉——帝国的构建与文化的整合 3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秦汉帝国构建与文化的整合概况
重点难点:焚书坑儒、尊儒、两汉经学、谶纬
天下一统
秦的统一措施。汉的统一措施。
两汉文化
汉的文化政策。汉的文化表现——经学、谶纬、“疾虚妄”的理性之风、史学、文学。
秦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东亚。东南亚。西域。
第五章 魏晋六朝文化 9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魏晋时期士族文化概况
重点难点:魏晋风度、玄学、清谈、文艺自觉
魏晋门阀社会
世家大族的形成。门阀制度的表现。门阀释名。
魏晋士族文化
士族释名。士族文化成因。士族文化表现。文艺自觉。
魏晋玄学与清谈
玄学、清谈名义。玄学成因。玄学发展三阶段。清谈、玄言诗。玄学的实质。魏晋玄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
第六章 佛学东渐 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佛学理论体系、佛教在中国传播及本土化概况
重点难点:佛学理论体系、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