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中的德育.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 焦建英 博士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08年11月18日 交流提纲 小学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策略 有知识,不等于有德行。 最近发生的三起学生弑师案: 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自己16岁学生的刀下。 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在做家访时被自己的学生掐死。 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在教室里,当着数十名学生的面,用菜刀将自己的老师砍死。 在10月4号,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老师被一学生连刺数刀杀害。这个弑师的学生还留下一页“死亡笔记”,自称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让教育可以改变。 为何频发发生这类学生杀害老师的过激行为?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 一方面是教育制度的因素,学生产生厌学态度,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施教方式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教育的意义。 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要表达他的不满,事实上完全可以有其他方式来表达,为什么他要选择这种过激、偏激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法律观念、法治观念缺失的问题了。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二)科学与人文统一 (三)事实与价值统一 (四)基础教育新课改 (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1.思想溯源:赫尔巴特的“寓教育于教学中” 2.人物背景: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之父。 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登堡。祖父是奥登堡文科中学校长,在德国教育界颇有声望。 12岁,进奥登堡拉丁古典文科中学,对哲学表现出极大兴趣。 14岁,写出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8岁,进入耶拿大学学法律。 21岁,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担任贵族家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开始教育生涯。主人要求他每两周交一份报告,介绍工作计划及学生进展,促使他反思教学方法并探讨教育理论,孕育了他后来全部教育学说的体系结构。此时,他与裴斯泰洛齐相识,了解并研究了裴氏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 26岁,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并任教授,讲授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写《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入门》、《对于裴斯泰洛齐教授方法的批判》。 30岁,写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31岁,转到哥尼斯堡大学任康德哲学讲座的主持人。讲授教育理论,创办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取得良好成绩。完成《哲学概论》、《心理学教科书》、《科学的心理学》、《一般形而上学》、《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集中主要精力研究心理学问题。 56岁,回哥丁根大学任教。撰写《教育学讲授纲要》、《心理学研究》,编撰《哲学辞典》。 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因急病去世,享年65岁。 3.主要观点 (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在赫尔巴特之前,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从和谐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的观点,但大多都将教育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分开研究。 赫尔巴特接受了前人的影响,并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所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   目的与手段 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同样,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他主张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即培养有道德的人,他认为教学给儿童知识是绝对需要的,但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一个人知识越多,他的品德就越好,这就把知识的增长与品德的提高看成无条件的同步运动。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从属于“教育”概念。 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 “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可行性 赫尔巴特在瑞士当家庭教师时就试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证明“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可行性。 他是通过美学和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来实现的。这些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教育学生的。 文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他人情感的切身关注。 数学是训练思想集中的一种手段,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性格。 在《美学表现》一书中表明:脱离了各科教学,教育一般不会取得成功,那么教学怎样才能更有助于美德的培养?其关键是教学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必须适宜,避免伤害学生的个性,这些传授才能有助于美德的培养。 (2)观点2:兴趣是实现教育性教学的关键 赫尔巴特还以其“兴趣”的心理学理论来解决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求知乐学的兴趣,才能使教育性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