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消息来源必威体育官网网址.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为消息来源必威体育官网网址 消息来源,不仅是记者业务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是全世界新闻界关注的第一个职业道德问题。 全国记协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组统计结果显示,全世界65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条文中明确对新闻来源进行了规范。 新闻来源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环节上: 记者与新闻源之间的关系 记者如何向受众交代新闻源的问题 具体说来,保护消息源、匿名、信息交易、获取信息手段是否正当等问题是国际新闻界普遍比较关注的职业道德难题    不署名的消息源被称作民主的安全网,也是良心的庇护所,但同时,它也是那些懒惰马虎的记者的拐杖。      ——(美)休.卡伯特森 中外新闻道德信条都要求为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材料的采访对象必威体育官网网址。 有关保护新闻来源的新闻道德信条 但保护新闻来源观念对中国新闻工作者来说,仍是个新问题。 2006.2.23《南方周末》头版报道《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引起南周内部大讨论,其中为保护新闻来源而使用的化名与其真实性的伦理冲突成为讨论关键。 《匿名是一种“原罪”——关于匿名消息源的讨论》    《后台》第一辑,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5   对于以人为消息源的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是:记者要尊重消息来源,更要保护消息来源(Confidentiality),而且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待消息来源 为新闻来源必威体育官网网址的必要性 一个不失掉重大新闻的举措; 禁止对消息源必威体育官网网址,会使公众(媒体因公众而有力)失去很多重大新闻; “我们深知,如果我们禁止对新闻来源予以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必然会使读者失去很多重大新闻。”——《纽约时报》1974执行总编艾布罗森塔尔《备忘录》 对采访者合理要求表示尊重,获得消息源信任; 保护消息来源免受打击或迫害; 保护受害者的名誉(多用化名) 。 关于保护消息来源的相关案例 水门事件  “深喉”(Fred LaRue,尼克松总统连任竞选办公室的成员)2004.7.27病逝,32年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在此之前,知情者只有Bob.伯恩斯坦和Carl.伍德沃德及主编Howward Simons。 《华盛顿邮报》因水门事件而声名大振,但此事早期,两位记者的报道却引发邮报大灾难。5位消息提供者在大陪审团面前否认了他们提供的证据,白宫趁机对邮报激烈反击,两位记者与上司讨论是否有必要揭穿5位信息提供者的错误信息,但最终没有这样做,从而陷入巨大困境。但这也确立了他们在消息提供者心目良好的信誉,并成为保护新闻来源的典范。 明尼苏达必威体育官网网址案 一广告机构公关主任丹科恩负责处理独立共和党人竞选州长活动。一位县级律师(前共和党议员)发现其对手民主党候选人13年前被捕的事实。科恩向4位记者透露该信息,他们是《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圣保国先锋新闻电讯》、美联社和WCCD电视台。随后四位记者同决科恩的匿名要求,在确认信息真实性后,明星论坛报毁弃了对消息源的必威体育官网网址承诺,交待了消息来源的身份;电讯报也做了类似报道;美联社遵守承诺,只说法院文件被泄露给记者;电视台则没有看得出该消息。科恩被解雇,在竞选结束后,他起诉两家报社,并获25万美元赔偿。 《明星论坛》提出一套使用匿名信息源的指导方针: 消息提供人永远不会被泄露,只有三种情况除外 如果报纸后来发现,提供的消息是撒谎中者无意识地提供不可靠的消息,在此情况下,即使不能暴露消息源,但也绝不能含糊其辞; 处于生死关头,生命要得到保护; 依法要求,报纸会考虑。 为最小程度地承担允诺的义务,该报建立书面规章: 记者必须向编辑提供消息来源的名字,必须向消息来源申明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允诺权在管理部门而不仅仅在记者,且不能含糊;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恪守诺言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新闻报道真实的意义所在。”——《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5版,Clifford G Christians ,Mark Facker. Etc著 华夏出版社 2001年 匿名引证不能用于人身攻击,不能用于表述与个人或组织相左的观点,除非被批准; 匿名消息来源出现是唯一选择,新闻价值很可观,有正当理由匿名,且报纸没理由怀疑其可信性; 即使向匿名人承诺了,也该在发稿前,找到消息源询问是否重新考虑透露名字的事,若拒绝,编辑有权利拒刊,因为他们认为起初就不该同意匿名。 《纽约时报》匿名制度 《纽约时报》报社内部的匿名范围逐步完善,一开始要求编辑知道匿名对象,并报给他所有的上级——主任、主编、总编,都应知情;2004年后,增加特例——记者可以向总编申请特例,不告诉总编,总编自己决定是否放弃知情权。 《纽约时报》任职最长的总编艾布罗森塔尔《备忘录》 1978年,“匿名来源不能成为直接引语。” 不处于公众监督下的消息源的话不具“可信性”,给他匿名权,报社就应自己承担责任,负责核实。 2004年,“不管任何情况下,我们采用了

文档评论(0)

wdyg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