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书的观点 一、高尚的师德 二、现代人的素质 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四、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范畴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中同时扮演许多角色,如一个人作为社会公民要扮演相应的公民角色,作为家庭成员要扮演相应的家庭成员的角色,作为某一劳动集团成员要扮演相应的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角色非常丰富。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角色规范的两大特点: 一是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教师角色规范也会表现出动态的特点,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观念更新,使之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体现出社会与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普遍性。 它是对所有教师职业角色的共同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在工作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为什么会在当今教师的变迁中日显迫切与必要。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学习思潮是在终身教育思潮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和形成的。终身教育理论由保罗?朗格朗首倡,并在其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中详细论述。郎格郎认为,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将学习和工作截然分开的传统观念,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人的发展是终身的过程,教育和学习,应当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连续不断。 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和教育空间的拓展,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民主化和终身化的趋势,这必然会引起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学习)的理念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消解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拓展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教育领域,网络的应用给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为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网络教育的发展,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物质骨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新观念,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 这一革新中,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本体——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必将在这场变革中发生巨变,而教师在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正确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应对网络社会对教师的挑战。 “教”,《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其中隐含的意义有: 在地位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上下级或上下辈关系,教师在上,学生在下; 在教学关系上,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仿效者,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则是“传声器”,负贵把前人的知识经验传给下一代; 在教学评价上,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习结果的好坏由教师说了算,在教育哲学上,视学生为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上面画必威体育精装版最美的图画。 可见,教师一词本身就蕴藏有“施教者”之意。教师作为一个“教导员”,他最拿手的就是任劳任怨,诲人不倦,或者苦口婆心,或者口干舌操。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 在网络时代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某些学校甚至成为学生接受信息的第一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因闻道先于学生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将摆脱过去那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形象,而是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成长的伙伴。 “教师”与“导师”仅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的理念下,教师负“导”之责。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存在,关注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再次,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 3、知识观的变迁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 知识是静态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等特点。这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灌输这种“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知识。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看来: 知识并非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具有生成性,它是在丰富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生成的,不存在“纯粹客观”、“价值中立”的知识,根本不存在对认识对象的终极解释,所有知识都有待于检验和反驳; 认识者也并非一面“磨光的镜子”,谁也不是确定的知识主体和权威,也没有谁是知识的客体。 适应新知识观的教学活动就成为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讲 告、请示.ppt
- 第五节 师管理.ppt
- 第五章 社礼仪.ppt
- 第五讲 学心理.ppt
- 第五章 频特性分析法2_2.ppt
- 第五讲 宏调控.ppt
- 第五讲 饭客房销售管理.ppt
- 第五讲、调报告.ppt
- 第八册 安创建与流动人口管理资料.doc
- 第五讲维护业权益与警惕就业陷阱.ppt
- 2024年恩替卡韦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高纯稀土金属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工控电器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SPB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资管业务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免疫诊断产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色淀红类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细编含钨丝织物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低噪音轴承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小型真空泵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