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辅酶Q10的功效 1.改善心肌代谢,减轻缺血对心肌的损伤。 2.增加心输出量,改善慢性充血状态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3.降低血管收缩压及舒张压力。 4.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病死。 5.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6.防氧化抗衰老,改善循环状态。 六、酶抑制剂 日本梅泽滨夫等率先在微生物发酵液中探索有价值的酶抑制剂方面进行研究,他们从1956年起,至少发现了50多种酶抑制剂。 临床上应用较早的酶抑制剂是由棒状链霉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酰胺键,从而使这类抗生素死活,这是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1976年日本远藤等报道从桔青霉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一个具有抑制HMG-CoA还原活性的物质ML-236(compactin)。目前发现的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数十个,其中已有三个作为降血脂药物 应用于临床。 这类药物优点: 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目前开发中的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已涉及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抗消炎等各种药物领域,这也是当前微生物药学研究中的热门方向。 七、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比较新的白癜风治疗方法。是由日本的藤泽药品工业医药公司生产的用来抑制白斑处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膏。 很多(但不是全部)使用它的人都取得了成功,曾成功地被用于湿疹的治疗,当前,批准的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提到白癜风的治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规定现在不支持免疫调节剂用于白癜风的临床使用和研究。 七、免疫调节剂 从微生物中最早分离出来的免疫抑制剂是1986年Lazary等人由真菌Pseudeurotium ovalis产生的sequiterpene化合物叫卵假散囊菌素(ovalicin),它是增殖淋巴细胞和淋巴瘤细胞DNA合成的很强抑制剂。 由于毒性问题这种药物至今并没有在临床上应用,但是它促进了环孢素的发现。 在器官移植中第一个真正有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是1983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环孢素A。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个属于不同化学类型和不同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 八、甾体类激素 以微生物转化法生产激素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实例是美国普强公司,他们于1952年用无根霉菌一步法在11α位置上羟化孕酮获得成功,而用合成法将氧从12位移到11位则要10个步骤。 用微生物所进行的甾体转化主要有羟化、脱氧、加氢、环氧化等反应以及侧链或母核开裂反应等。目前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及确胺舒松等甾体激素化学合成工艺中,已有反应可用微生物转化来实现,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甾体激素类药物(steroid hormone drugs) 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甾体结构的激素类药物,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大类。 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临床的有醋酸可的松(cortisone acetat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醋酸地塞米松(oexamethasone acetate)、醋酸氟轻松(fluocinonide)等。 二、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一)抗生素类药物 (二)维生素类药物 (三)氨基酸类药物 (四)核苷酸类药物 (五)酶与辅酶类药物 (六) 酶 抑 制 剂 (七)免疫调节剂 (八)甾体类激素 一、抗生素类药物 定义:抗生素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它物种功能的有机物质。 来源:1.生物合成 2.化学合成或半合成 抗生素的命名 ?凡是由动植物或菌类产生的抗生素,其命名根据动物学、植物学或菌属学的名称而定。例如:青霉素、链霉素、蒜素、鱼素等; ?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性质已经明确可根据其族命名。例如:四环素、环丝氨酸等; ?对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按抗生素产生菌的出土地方命名及习惯上已采用的俗名任可继续使用。例如:创新霉素、庐山霉素、平阳霉素、土霉素等。 抗生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用途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完善的分类有一定的困难。只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致分类。 分类依据: 1.生物来源 2.作用对象 3.作用机制 4.生物合成途径 5.化学结构。 1.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 微生物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可分为: ?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④植物及动物产生的抗生素。 放线菌真菌细菌植物和动物 2.根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 按照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便于应用时参考。 1.抗革兰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红霉素和新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ocx VIP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doc VIP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docx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pdf
- Unit5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df
- 陕西财政云单位核算系统使用手册.docx
- 【营销策划】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ptx
- 肥胖诊疗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4年版).pdf
- 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df
- 2024 奥迪分析 : 奥迪品牌、技巧、平台等奥迪分析师日 202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