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临川四梦》.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汤显祖其人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诗作享有盛名。他14岁为秀才,21岁中举,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遭到排挤,拖到34岁才考中进士。做官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遭到贬谪,最终辞官归里,在家中的玉茗堂里著述为生。 二、汤显祖的戏剧作品 汤显祖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早年作品,“仅成半本而罢”,后改编为《紫箫记》。因四种传奇皆有梦境描写,故学界称之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在诗文创作上也颇有成就,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传世。 (一)《紫钗记》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年轻时的戏笔,还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寄寓期间。 汤显祖此时尚不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充满豪侠之气的少年心性。随着阅历的加深,汤显祖不满足自己的初期创作。以后在一个长时期里对此剧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定名为《紫钗记》。 (二)《牡丹亭》 从艺术精神和哲理深度结合的角度来看,《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思考和创作的最高成就。《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当汤显祖写出《牡丹亭》的时候,他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而变得坚强老练,有了为追求理想而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他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认识已经走向成熟,而在哲学思想上也找到了清理冲突的突破口,创立了“情至”的理论。他认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着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剧情梗概 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2.《牡丹亭》解读 (1)《牡丹亭》与《西厢记》的不同 以《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2)《牡丹亭》的文化启蒙意义 汤显祖所说的“情” ,指人们的真正感情,在《牡丹亭》里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表现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这种明确的创作指导思想,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一脉相通。 《牡丹亭》以“至情”反对“天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后期的精神支柱——程朱理学,不仅拨动了时代的琴弦,而且接触到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文化冲突的核心问题——个体的自然本性与封建礼教的内在矛盾。正确地揭示了“至情”与“天理”抗争的艰难性与痛苦性,对“至情” 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和美好的人生价值 进行了热情的礼赞,具有文化启蒙意义 正确地揭示了“至情”与“天理”抗争的艰难 性与痛苦性,对“至情”超越生死的伟大力 量和美好的人生价值进行了热情的礼赞, 具有文化启蒙意义 (3)人物形象 《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当数杜丽娘,她是作为“情”的化身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在汤显祖关于“情”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体验的交合中孕育而成的。追求爱情的缠绵而执著,是杜丽娘的一种性格特点 。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杜丽娘说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惊梦》),又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联系起来看,所谓由人恋,意为对美好的事物想爱就爱;随人愿, 意为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要生死相随;无人怨,意为即使死了也无怨言。《牡丹亭》写杜丽娘的思想与行动同步,正是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也是杜丽娘形象塑造中最有光彩之处。 2)丫鬟春香形象 丫环春香也写得个性鲜明。她直率地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与杜丽娘的反抗性格相映衬。《闺塾》(即《春香闹学》)出中,分明杜丽娘对陈最良依注解书不满,但只能委婉地说这经文偌多,春香却直接向传统的经解挑战,故意问君子为什么要求淑女。在《写真》出中,杜丽娘把梦中幽会事告诉春香, 春香先是吃惊,接着表示感叹:怎的有这等方便呵!活脱刻画出她的纯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