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文献综述
摘 要: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大致的汇总,先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再简单地叙述下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经验,重点是针对我国银行业特殊情况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意见的汇总。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流动性过剩 所谓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人提存及支付需要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而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近二三十年来,银行系统内不断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一直吸引着学者和有关当局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拓展。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管理策略也经过了多次演进和调整,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的发展而演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在利率市场化、合约标准化的现代金融市场中,银行也看做是为资金需求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规避来提出银行的定价决策(Garman,1976)。因此一家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成本得到可支用现金,就被认为具有流动性。一家具有流动性的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应当拥有适当数量的可支用现金,或者能够通过借款或售出债券,迅速筹集资金(Peter S.Rose,1996)。 现有文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产生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大都归结为商业银行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从银行内部看,一是由商业银行服务的本质决定的。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的转换,商业银行具有所有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的最高效率,但也从根本上带来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DiamondDybvig,1983)。二是流动性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王文华,2000),贷款和投资的流动性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赢利性和流动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三是,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以及试图保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都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Peter S.Rose,1996):1、流动性风险根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不相匹配,主要有超负荷经营、期限搭配适当、资产质量恶化、信誉不佳导致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对客户的需求估计和准备不足等(乔海曙,熊正德,2000);2、存贷款期限不匹配、信贷资产质量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使流动性风险问题凸显(张志杰,鄢谷,2003);3、不良资产增加、经营管理不善、资产种类单一及筹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沉积(张鹏,2003;胡江芳,2005);4、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认识和实践不足(金玲,2000;温柯、贾卓鹏,2003)、自身规模限制(彭峰、卢会明,2000)也是产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 从外部看,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金融环境更趋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分析不再局限于封闭环境,需要将其纳入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分析。金融法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汇率制度、资本流入、债务和赤字等都有可能带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ChangVelasco,1998;Calvo,1999.etc)。 二、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演变 现代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在与流动性风险以及其他各种风险的抗争中总结了许多流动性管理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在商业银行产生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点是放在资产方,由此形成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等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进来的活期存款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认为商业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期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转换理论则认为,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能掌握的证券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易于出售等条件,在需要资金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地出售或转让出去,银行就能保持流动性。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预期收入理论认为,贷款和证券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取决于借者的预期收入,因此只要借款人的未来收入有保证,不管期限长短,银行都可以发放贷款。 2.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负债管理理论则试图使银行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也可以由负债管理获得,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