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版块教材解读2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版块教材解读
丰满区实验中学 王兴华
我要解读的第四板块的主题是“乡情·友情”,课文是由《回乡偶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唐诗组成,表达的内容是《古诗里的故事》
本板块的教学目标:
1.认识9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感悟古诗内容,学生学习古诗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2、注重古诗诵读,在品评古诗的“乡情·友情” 中对古诗进行节奏美、韵律美的欣赏,积累语言。
要教好这部分内容,应该把握好五个环节。
1、领会大意是前提。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理解词句是关键。抓重点词理解古诗,领会诗歌的意境。因为诗中的重点词是诗人反复雕琢的结果,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具有无穷的魅力
3、激发情趣是目的。激活想象,进入意境。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古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4、训练朗读是重点。反复诵读,悟出浓浓的诗情。“七分诗三分读”。用“诵读”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5、培养能力是归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课标对中段古诗教学还要求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版块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回乡偶书》这首诗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还原诗的本色,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1、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古诗中有四处留白值得注意,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创造,再现当时的情形。
(1)、当我回到家乡时,看到了什么?家乡有什么变化吗?时隔50年再踏上家乡的土地,我的心情如何?儿童当时在干什么?
(2)、孩子们是怎样向我提问的,都会问些什么?
(3)、我看到家乡的小朋友根本就不认识我,心情怎样?会怎么做呢?
(4)、为什么几十年都过去了,作者还要回到自已的家乡来呢?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家久了,什么都可以变,但唯独不变的是他那颗思乡之心,那份思乡之情。将这些想清楚了,学生对贺知章的兴奋、失落的感情就能体会的更深刻。
2、创编故事,表演话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讲古诗编成小故事讲一讲,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3、扩展延伸。讲完这首诗后,问学生:家乡到底什么样?引发兴趣后,让学生自学《回乡偶书》二。
这样通过多维角度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如探究诗源、读懂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编写故事、演课本剧等等、还为后续学习、本次的表达训练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课时我们也反复思考,用什么样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孩子把诗读好呢?反复思考,在和学生一起了解诗的后两句后,我们设计了引读的一个环节:
(1)想象一下,李白站在江边,孟浩然的小船向东流去,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李白在向远方望着,大家一起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船已经越走越远了,可李白还在那望啊、望啊——学生深情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学生深情的读整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自古多情伤离别,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李白把自己真挚感情融入那悠悠江水中,那孤帆碧空尽里,令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动。我们最后再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在上面的教学中,虽没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但我们坚信,学生会在老师语言创造的这种情境中读得越来越好,真正成功的引读会是水到渠成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的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
第一部分:抓住课文中心句,激发探究的兴趣。
先请同学读一读古诗,随即提问: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为什么觉得是思念?原来是从“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看出来的。再将 “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在黑板上,在中心词“倍思亲”上加上着重号,让学生读几遍。随后再问:诗人为什么会在九月九日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这样一下子就激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制标识校园行》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天润乳业的营运能力分析.doc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Section A(1a-1d)课件.ppt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pdf VIP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春季版).pptx
-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与学习效率的认识.doc
-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非遗漆扇-团建拓展家庭日方案.pptx VIP
- 农村办丧事歌曲100首歌名.pdf
- 大数据导论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