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王轩.doc

中国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王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前沿技术讲座结课论文 题目(中文):中国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班级 10级 道桥班 专业 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 王轩 学 号 100155201 完 成 日 期 2013年 10月 中国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遭受了许多严重的地震灾害,但是没有开展有组织的工程抗震研究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重视抗震防灾工作,于50年代初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但是由于强烈地震的复发周期很长,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前,建筑物都没有采取抗震措施。种种原因造成了唐山地震令人悲痛的历史,之后严重的地震灾害推动了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和规范标准的制订。此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和实践有了很大发展,成为结构工程的前沿研究方向。几十年间发展了许多经济实用的抗震技术措施,并在抗震设计规范中得到了应用。在2008汶川大地震中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大多数都经受的严峻的考验,与不设防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抗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灾难可以让一个人成长,一个民族成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抗震技术从无到有,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发展、更新。 有组织的结构抗震研究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中期,刘恢先教授是我国这一领域最早的学术带头人 。他认为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是由于地震的动力作用造成的,强震观测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应该是抗震工程的基本手段,尽管当时在许多国家都还都将地震作用作为一种静荷载。力排众难,无数次的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总结,终于在1959和1964年提出了两个版本的规范,简称为“59”规范的“64”规范。如果说前者以“苏联规范为蓝本”,后者则体现了新的观点和科研成果,应该说与发达国家的规范相比毫不逊色。 之后中国又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地震,这对我国的工程抗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开始续建立了专业的研究团队。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工程抗震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单位参与了震害调查,先后出版了调查报告,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冶金建筑研究总院先后成立了抗震研究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成立了与工程抗震有关的研究机构。1976年拨乱反正以后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的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才得以恢复,在继续出版两集[14]之后于1981年创办《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一次推动了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四川省在西南交通大学设立工程抗震重点实验室,其它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抗震研究也得到了加强。 改革以后由于各种需要,地震区高层和大型复杂结构不断涌现,北京的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会工程大多属于这样的项目,这些结构大多超越了抗震设计规范适用范围,通常都考虑了性能设计的某些要求。为了保障结构的抗震性能计划安全,建设部1997年发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于2003年又公布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办法和技术要点。基于这些文件和在抗震专项审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专家们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基本上都是由国内的设计单位为主承担的,其中包括北京的奥运工程和上海世博会工程,尽管有许多建筑方案是国外提出的。这些建筑大多在7度及7以上地震区,这说明在我国工程师的技术水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随着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制度的出台和技术要点的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重大新建工程的抗震质量的提高。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日程,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但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高度问题、材料的选用和结构体系问题、轴压比与短柱问题、较低的抗震设防烈度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不断的攻克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立于世界抗震技术的前列,保证人民、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破坏性大地震频发,台湾地震,印尼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地震,土耳其地震等等,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我国幅员辽阔,约有80%的大中城市处于地震区,突发强地震多,城市人口稠密,又处于基本建设的高潮期,建筑物集中,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导致工程结构物的大量破坏或倒塌,造成严重的地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