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1.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 (原始社会-近代) 赵丹 山西大学科哲中心 2011.4.29 题解 史:学科定位 通史:时间范围 科技通史:研究内容 中国科技通史:地域尺度 主要内容 本课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技成就。 课程内容共8讲:①概论+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青铜冶铸;③春秋战国+墨经;④秦汉+医学;⑤魏晋南北朝+农学;⑥隋唐+天学;⑦宋元+算学;⑧明清+建筑 参 考 书 目 1.《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 杜石然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3年; 2. 《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卢嘉锡,杜石然,金秋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等,科学出版社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1995年第二版; 5.《中国古代科学》李约瑟著,李彦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 6. 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技史杂志》 第一讲(上) 概论 主要内容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历史 研究意义 杰出的中国科技史家介绍 清代的《畴人传》 阮元,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四年(1799) 一部中国古代天文历算通史著作,为历代天算学家立传 这远远早于科学史学科成立 李约瑟问题 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同时,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1949年建国前—— 关于中国有无科学的讨论 1915年,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 1922年,冯友兰,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 ——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国际伦理学杂志》 1944年,德籍犹太历史学家魏特夫,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1944年,竺可桢,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1949年建国前——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研究 据席泽宗的统计,参与科学史研究的有50人左右,均为业余研究者。 以竺可桢(地理)、李俨、钱宝琮(数学)、钱临照(物理)、刘仙洲(工程机械)和梁思成(建筑)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者,开拓了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事业; 著作如李俨的《中国算学史》(1937)、朱文鑫《中国历法史》(1933)…… 参见严敦杰主编《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索引1900-1982》,1986 1949年建国后 1954年,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竺可桢任主任,叶企孙、侯外庐任副主任,委员有王振铎、钱宝琮,刘仙洲等 1954年,竺可桢,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人民日报,成为科技史学科在中国步入建制化阶段的一个信号 1956年,竺可桢率领中国科技史代表团出席了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这是中国科技史的学者在国际科学史界第一次正式亮相; 1957年,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建立。科学史作为一项独立的学术事业,在中国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958年,《科学史集刊》(后来的《自然科学史研究》)创刊,有了专业的期刊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现状 目前,已有若干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建成一批博士和硕士点,并培养出了一批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受过正规训练的科技史专业人才; 在国家的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中,科技史被定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可授理、工、农、医等博士学位; 通过中国科技史学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种学术期刊、各类大众传媒、大量科学史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版,科技史已赢得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国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最早是由长期居住在中国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开始的 当前国际上形成三大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中心: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席文教授为中心的团体。 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 李约瑟-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纵 薮内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横 席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何丙郁 钱临照 席泽宗 李约瑟生平 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 现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对现代中西文 化交流影响深远。他提出关于中国科技停 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李约瑟首先娶李大斐(Dorothy Needham,1896~1987),李大斐去世 后两年,娶鲁桂珍(1904-1991)。 1982,他得了帕金森氏症,1995年在剑桥寓所辞世,享年95岁。骨灰安葬在研究所门前的菩提树下。 李约瑟的影响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约瑟以其对胚胎生物化学的贡献而出名,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37岁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有《化学胚胎学》和《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