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doc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摘 要 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曾经给日本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日本学界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实践中,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在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习日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经验,可以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中小学欺凌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关 键 词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编码 A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64-04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政府、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地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教育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安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既要防止外来的伤害,也要防止内部学生之间的伤害。”[1]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寻找避免校园欺凌发生的对策建议,保障校园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世界各国来看,日本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上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比较深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借鉴日本处理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经验,对我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现状回顾和梳理近年来日本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关注主题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2006年以前,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对比自己弱的人持续进行不同程度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攻击,使对方感到严重的痛苦的伤害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2]而在2006年以后,文部科学省在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后,对校园欺凌作了新的阐释:“当该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与之交往的人从心理上或是物理上的攻击而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痛苦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为欺凌是从被欺凌对象的角度来进行。此外,还包括了一种新的欺凌行为,即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电脑网络和手机的辱骂、诽谤和中伤等。”[3]2013年6月21日,日本制定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归纳:“在校学生(儿童)受到来自学校一定关系的其他学生(儿童)加诸的心理或物理的行为(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的行为),并因此身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4]综上可以看出,校园欺凌概念主要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一般是与学校有一定关系的人;二是行为客体,即被欺凌对象;三是行为性质,欺凌行为一般具有故意性、持续性,不包括偶然的伤害行为。(二)中小学校园欺凌类型的划分日本文部科学省会定期对全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据此不断调整校园欺凌的类型。最近的一次统计和分类是在2013年10月完成的,将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分类,并统计了相关的发生率。(1)被冷漠、取笑、说坏话、威胁;(2)被团体或集体无视;(3)被轻度碰撞,或者像开玩笑似的拍打、踢打等;(4)被用力地碰撞,拍打或踢打;(5)东西被拿走;(6)东西被藏起来,被偷,被弄坏,被扔掉;(7)被迫去做讨厌的、羞耻的、危险的事情;(8)被对方在电脑或手机上诽谤、中伤。其中,前三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概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五个类型。根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04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的追踪调查,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以冷漠取笑和团体无视两种类型最多,分别为22.6%和27.6%;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则以团体无视、拿走东西和网络诽谤三种类型概率较高,这实在令人堪忧。[5]日本教育评论家森口朗根据欺凌的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欺凌;(2)传统型的交流欺凌,特指那些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欺凌;(3)犯罪型的交流欺凌,如已构成名誉摧毁罪和侮辱罪的网络诽谤和中伤等行为;(4)暴力、恐吓型欺凌,如暴力行为或盗窃等构成伤害罪和恐吓罪等行为。第1种欺凌类型可以让学生自行协商解决,无需教师介入,第2种需要教师直接介入,第3种和第4种类型则需要司法介入,譬如咨询律师或者报警等。[6](三)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翻倍之势,从2008年的8万余件倍增加到2014年的18万件。这种急剧增长的态势令日本社会非常不安和担忧。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日本校园欺凌事件数量情况详见下表。如此数量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恐慌、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还导致了学生不愿上学、不敢交友、学业成绩下滑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由此还带来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