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也是近些年来江苏苏北城市中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徐州都市圈的带头城市。 它“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汉高祖、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S(Strengths)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 东临黄海, 西靠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独特的商贸区位优势,是人流、物流的重要的聚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 S(Strengths)优势分析 2.交通便利 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徐州贯通。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南来北往徐州,乘火车极为方便。公路方面拥有 5 条国道、20 条省道、5 条高速公路, 在徐州纵横成网。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350 公里;22 条主干、 四环线和 90 条县乡公路格局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市区距离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 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 S(Strengths)优势分析 3.政策优势 国家和政府加大发展力度,鼓励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城市整体发展给以大力支持,提出了徐州都市圈这一概念,出台多种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 4.资源优势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 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徐州市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S(Strengths)优势分析 5.产业优势 近年来, 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6.人才优势 首先,徐州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各类专业人 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其次,徐州市人口密集,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这在发展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W(Weakness)--- 劣势分析 1.带动性差 城市经济发展不够理想,造成吸引辐射力差。周围大型城市较少,大部分是小城市,不能够刺激市场经济的扩大,从而会影响各行业的增长速度。 2.规划不完善 城市建设盲目性大,造成对历史与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特色风貌逐步消失。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域分工,效率较低。城市道路不完善,交通压力大,停车场所匮乏。这也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 W(Weakness)--- 劣势分析 3.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徐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徐州出现了城市环境与生态透支的现象;过快过量的城市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环境;加上历史上形成的重化工、建材、机械、煤炭开发等重工业污染源,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问题突显,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O(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1.产业转型 随着资源的耗尽,特别是煤炭、矿产资源的较少以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科技创新带来巨大收入的增加,国家提出产业转型,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等级服务业将逐渐成为东部地区主导产业,而其传统制造业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O(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2.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的颁布,提出了八大方面共56条具体措施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围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科技发展基地。2011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河南为中心进行经济大发展。位于接近中部的徐州在这两个计划的影响下,有了更广阔的对外市场,面对了更多机遇。 O(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3.经济全球化 城市圈域经济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区域化在空间上的具体表征,也是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弱电维保方模板.doc
- 弥勒房地产011年情况.doc
- 强化师德意树立职业精神.doc
- 强烈推荐:翔生博士WTO后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策略.ppt
- 当代世界学教育名词简答.doc
- 张志就象胸的个理由.ppt
- 强强联合共品牌名校和名企合力打造“金岸模式”.doc
- 当代女大学就业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doc
- 当代政府与治.ppt
- 当代集团智大纲.doc
- 新的一年工作展望.docx
-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3篇).docx
- 2023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中级技能考前冲刺练习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练习题包括详细解答.docx
-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管理考前冲刺检测卷和答案.docx
-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管理考前冲刺测试卷提供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通关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docx
- 证券分析师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考前冲刺模拟题库.docx
- 2022-2023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综合提升测试卷附答案.docx
- 2023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机电工程实务通关模拟考试试卷提供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