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德的方法与途径.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德育的途径 一、德育途径的分类 (一)宏观的途径 通过学校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社会进行道德教育 (二)微观的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育 间接的道德教育 (一)宏观的道德教育途径 1、通过学校进行道德教育 特点: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规范性、示范性、科学性、系统性、正向性等。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 2、通过家庭进行道德教育 特点: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渗透性、模仿性与示范性、隐蔽性。 3、通过社会进行道德教育 特点:复杂性、多变性、正向与负向影响共存、多层次、多渠道等特点。 (二)微观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育 1、什么是直接的道德教育 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政治理论课” ,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内容的教学。 此方式一直存在争论。 2、开设专门课程进行道德教育的由来 (1)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要求小学开设“修身”课,中学开设“修身学”课。 (2)1882年,法国在西方率先以法令形式规定“道德课”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此后,许多国家纷纷效法,在学校设置专门的“道德课”或“公民课”、“公民道德课”、“修身课”、“道德与社会关系课”、“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课”、“道德价值教育课”、“人格教育课” 等课程 3、为直接道德教育的辩护与质疑 为直接道德教学的辩护 (1)单独设立道德课,至少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 (2)?开设单独的道德课,有利于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其它途径,则难以取得类似的效果。 (3)在人员上有了保障,且这些人员较为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内容。 直接道德教学遭质疑 (1)设置独立的道德课,实际上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使德育由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转变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工作(教学)。这在观念上是一种倒退。 (2)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道德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 (3)难以确定谁有资格担任道德课教学。 (4)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在“道德教学”和“学科教学”之间的分工,导致有些教师推诿责任 (5)信息社会光靠专门的方式进行德育未免过于简单和单一。 间接的道德教育 1、什么是间接德育 所谓“间接道德教育”,主要指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无论间接道德教育还是直接道德教学,都包含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意图和努力。所不同的是,后者的教育意图十分明显,做法直截了当;前者的教育意图相当隐蔽,做法自然含蓄。 2、关于实施间接德育的文献表述 ?1、1993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强调“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2、1995年正式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也强调“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 3、2001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间接的道德教育如何渗透 (1)通过教材的思想与内容进行 ???? 学科教学对学生最显而易见的道德影响体现在教材中,尤其是语文、历史等文科教材包含大量思想内容,是对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就各科教学实施德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一种自然而含蓄的教育。“含蓄”,意味着尽可能将道德教育的意图和努力暗含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让教材中的种种可能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而不能直截了当地将教材的使用限定在某种德目的教学上。“自然”,意味着按照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逻辑和要求实施教学,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和感悟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而不牵强附会,不穿靴戴帽。 案例:语文课还是历史课?——关于生存权的讨论 (2)渗透在教法中的道德影响 学科教学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如果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自私的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养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 学科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3)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 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如果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学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 如果采取专制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态度冷漠、攻击性强、自治能力差 如果采取放任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将易于使学生向无组织无纪律方向发展。 (4)课堂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