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第2章..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想从中国引桑种和蚕种 一传教士自称到过中国,能够搞来桑种和蚕种。传教士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弄到桑种和蚕种,一并藏在拐杖里,蒙混过关,赶回罗马。但传教士错把蚕种撒在地里,把桑种焐在怀里,结果引种失败 几个在君士坦丁堡的印度僧侣晋见皇帝,自称在中国住过,了解中国养蚕方法。552年,印度僧侣为东罗马引桑蚕成功,东罗马成为欧洲第一个养蚕的国家 桑蚕业在欧洲传播很慢 10世纪传到西班牙 11世纪传到意大利 15世纪传到法国 16世纪传到英国 美洲的蚕养技术是间接从中国传去的。墨西哥16世纪中期已养蚕。美洲大规模发展养蚕业始于17世纪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丝绸—中华文明的载体 思考题5 技术必威体育官网网址自古就有;现代的技术保护对国家发展有何意义? 中国墨料的应用,可上溯至距今6000~10000 1980,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文化初,距今6000)出土古砚,旁有数块黑色颜料,为天然颜料氧化锰 1982,甘肃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遗址,两个人形和两只动物的绘画为炭黑绘制 BC15世纪的彩陶、BC14世纪的卜辞甲骨,遗有黑色纹饰和文字,为墨的痕迹 上古,以“树汁为墨”,或取墨菊汁、乌贼墨囊所贮墨液书写,所用均属天然墨料,未经人工制作 夏,墨多用于祭器制作 「韩非子」:“禹作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 商,墨更多地应用于书写 殷墟甲骨,曾发现几个残缺的毛笔字,墨迹犹存;也有用毛笔书写的朱书和墨书 1937,美国学者证实,甲骨文中,凡红色者为朱砂(主要成分是有毒的硫化汞)所写,黑色者为炭素单质(炭黑)所书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周宣王时已有墨 明人专著「述古书法纂」:“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徽墨产地歙(shè)县传说:邢夷在溪边洗手,见水中漂浮一松炭,捡起,手染黑色。回家捣碎成炭,先用水和之,不凝结。又用粥、饭拌和,搓成扁形、圆形墨块 西周初期,文字开始广泛使用,出现最早的竹、木简书,其字迹均为笔墨书写 春秋、战国,著述中出现墨的内容 「庄子」: “宋元君将画图...舐笔和墨” 「礼记?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 「尚书·吕刑」:“墨罚之属千” 墨用于刑律,称为“墨刑”,亦称“黥qíng刑” 为五刑之最轻者,在罪犯面部或额部刺字,涂以墨色,终身不褪,以示惩戒 「礼记」: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墨在古代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绳墨”一词后来引申为规矩、法度、原则等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BC13世纪,埃及使用炭质和植物胶制墨,BC11世纪传到西亚 古希腊、古罗马,用炭化的象牙、骨类、油类和矿石等制成固态墨 但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墨没有保留下来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早期墨的色素原料为松烟,是松树枝干和根熏炼后得到的黑色烟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连接料为鹿胶、麋胶等动物胶。原料拌和后捏制成瓜籽形、螺形或丸形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出土古墨残块,是色素原料/连接料拌和制成的固态墨的最早实物 古代松烟制墨图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秦汉,始成墨丸、墨挺 后汉,用墨模压制成各种形状。模压制墨一直延续至今 秦汉(BC221~AD220 ),制墨集中在隃麋、延州、扶风(今陕西千阳、延安、凤翔)等地,其中以隃麋产墨最为著名,后世常以隃麋作墨的别称 汉末~唐中期,制墨区域移向易水、上党、潞州(今河北易县、山西长治) 南越(西汉时期) 墨球和砚台 东汉墨锭 1965,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出土五锭东汉残墨。其中,两锭保留部分形体,呈圆柱形,系手捏制,有研磨使用的痕迹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三国时,原料中加入珍珠和麝香,墨的色泽和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 唐末,墨工李庭珪利用黄山松,改进捣松(加工松烟) 、和胶(松烟与胶的配比、拌和)工艺,并添加玉屑、龙脑、生漆以及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物,从原料拌和到制墨成型经过反复锤敲达“十万杵”之多 李墨色泽光艳,质地细腻,是制墨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 宋,安徽黄山一带制墨最盛 制墨原料有重大突破,以桐油烟取代松烟 桐油烟墨在黑度、光泽、渗透、耐水性、墨色稳定等方面,明显优于松烟墨 明,制墨作坊替代家庭作坊,进入商品化阶段 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期,制墨的全盛时期 清,徽州制墨业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形成“徽墨四大家” 1914 曹氏墨,获东京博览会金质奖章 1915 胡氏超顶漆烟墨,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分类与功能化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史 墨—中华文明的记录 博古形彩墨一套(8件)清嘉庆 ①御墨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