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策略探讨
摘要: 概述了机器人的发展过程, 总结了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几种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常用的控制策略, 如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具体体现, 如变结构控制使控制带宽和控制精度达到最优折衷、自适应控制补偿参数不确定性、鲁
棒控制补偿非参数不确定性、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应用于各种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模糊控制简化控制算法等。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控制策略; 发展趋势
0 前言
1954年美国的GCDovel提出关于实现机器自动化的示教再现( teachi ng /playback) ! 的概念,为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61年和1962年, 美国的 UNI MA T I ON公司和 AM F公司将这个概念变成了现实, 分别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 它具有时变、强耦合和非线性的动力学特征, 因而带来了控制的复杂性。由于测量和建模的不精确, 再加上负载的变化以及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的影响, 难以建立工业机器人精确、完整的运动模型。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品质的工业机器人为之服务, 而高品质的机器人控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因此针对工业机器人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控制策略成为了工业机器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1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以及不确定性, 目前采用或正在大力研究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控制策略:
11 变结构控制
20世纪 60年代, 前苏联学者 Emelyanov提出了变结构控制。20世纪 70年代以来, 变结构控制经过U tkin , Itkis及其他控制学者的传播和研究工作, 经
历40多年来的发展, 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控制研究分支。
变结构控制方法对于系统参数的时变规律、非线性程度以及外界干扰等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 只要知道它们的变化范围, 就能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轨迹跟踪控制。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过程本身就是解耦过程, 因此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多个控制器设计可按各自独立系统进行, 其参数选择也不是十分严格。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快速性好, 无超调, 计算量小,实时性强[ 2]。变结构控制本身的不连续性以及控制器频繁的切换动作有可能造成跟踪误差在零点附近产生抖动现象, 而不能收敛于零, 这种抖动轻则会引起执行部件的机械磨损, 重则会激励未建模的高频动态响应特别是考虑到连杆柔性的时候, 容易使控制失效。
12 自适应控制
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节首先于 20世纪 40年代末被提出来讨论, 同时自适应控制的名称首先用来定义控制器对过程的静态和动态参数的调节能力。自适应
控制的方法就是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测量受控对象的特性, 根据测得的特征信息使控制系统按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特性实现闭环最优控制[ 3]。自适应控制能认识环境的变化, 并能自动改变控制器的参数和结构, 自动调整控制作用, 以保证系统达到满意的控制品质。自适应控制不是一般的系统状态反馈或系统输出反馈控制, 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馈控制, 实时性要求严格, 实现比较复杂, 特别是当存在非参数不确定性时, 自适应控制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即使线性定常的控制对象, 其自适应控制也是非线性时变反馈控制系统[ 4]。
13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 ( Robust Control ) 的研究始于20世50年代。G Za m es在1981年发表的著名论文, 可以看成是现代鲁棒控制特 别是 H?控制的 先驱。JC Doy l e等四人在 1989年发表的著名文章是 H?控制的里程碑。随后, YNester ov等人提出的凸规划内点法极大地推动了 H?控制理论向应用阶段的发展。1994年 SPBoyd等人有关线性矩阵不等式 ( LM I)的专著的问世以及 PGahi net等人与美国 The M at hs Wor ks公司合作推出的M atlab LM I Tool box使得H?控制理论真正成为一个实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5]。
鲁棒控制可以在不确定因素的一定变化范围内,保证系统稳定和维持一定的性能指标, 它是一种固定控制, 比较容易实现。一般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一些最差的情况为基础, 因此一般系统并不工作在最优状态。鲁棒自适应控制对控制器实时性能要求比较严格。
14 智能控制
萨里迪斯在 1977年首次提出了分层递阶的智能控制结构。整个控制结构由上往下分为 3个层次, 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其控制精度由下往上逐级递
减, 智能程度由下往上逐级增加。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分解, 在面向设备的基础级可以采用常规的自动控制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