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直接观察(学习、劳动、交往、临床;个案法追踪) 间接观察(问卷、谈话、活动产品分析)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梦的研究潜意识的犯罪 四、心理测验法 五、归因法(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六、案例分析法 七、经验总结法 八、数量统计分析法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充满向往。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挺心满意足的。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活该。这人没好运。值得同情。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完全赞成。部分同意。不同意。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十分憧憬。相当忧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5、对你目前的生活,你觉得——非常丰富充实。充满坎坷。安稳但缺乏刺激。有点儿乏味。沉闷之极,令人沮丧。 6、朋友们打算出去吃晚饭,最后一刻才打电话给你,因为有个人不能来了,你会——丢开一切,马上前往。要求考虑考虑。断然推掉——先前怎么没想到我。 7、和朋友们在一起,你爱扯别人的闲事吗?是的,这使我兴趣盎然。如果内容无害,讲讲又何妨。 我从不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 8、你觉得自己在异性的眼中是怎样一种形象?你在他们眼里很有魅力。你使人觉得有趣,但不迷人。他们讨厌你。他们觉得你对异性不感兴趣。 9、你觉得自己的少年时代——暗淡无光。忙碌、充满生机和乐趣。平淡入水。 10、朋友向你寻求帮助,你总是——真心帮助他们。并不全力以赴,只是给一些指导和劝告。同情地倾听,但不伸出援助之手。希望他们另找他人。 11、在你衣冠不整的时候,朋友忽然不速而至,你——依然热情接待。希望他们对此不要介意,态度友好。尽快揖客出门。对门铃置之不理。 12、你的朋友经常来探望你吗?是的,常常不请自来。如被邀请,有时会来。即使邀请也很少会来。 13、回首童年时光,那时你有——一个特别的朋友。一大帮朋友。一个幻想中的朋友。 14、假日里你喜欢和谁出去?和最知心的人。一人出去结识新朋友。只我一人独行。15、你认为自己是——十分健谈的人。很好的倾听者。一个不善言谈又不爱听人讲的人。 16、当朋友陷入困境,他们会来找你吗?经常如此。从来也不。有时会。 17、你和朋友一起外出的机会多吗?一周内就有几个晚上。一个月中有两三回。极少。 18、你喜欢下列那些活动?跳舞。谈话。散步。聚会。读书。 A、5分;B、3分;C、1分;D、分 分数为73以上:与朋友处得极佳。你乐观开朗,乐于助人,宽容随和,并且懂得尊重别人;你的交友原则是互利互助、彼此独立,这使得朋友们感到与你在一起既愉快有轻松,你会受到大家衷心的欢迎。 分数为55--72:与朋友处得较好。也许你不是那么外露,故朋友们与你相交初期,难以很快达到融洽的地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品质和为人会赢得大家的信任。你不妨做一些人为的推进工作,更多地敞开自己。 分数为37--54:处友不当。你也许是个温和、善良的人,可是你缺乏足够的独立自持,遇事难得有主见,也不能给处在困难中的朋友以有效的建议和帮助,因此难以使人产生可以信赖的感觉。请试着使自己“立”起来,要明白与朋友交往是个最展示人格自由与健康的舞台,过度的依赖或过分的感情需求,只会使你理应担当的角色趋于失败。 分数为36以下:处友障碍。你主观上就拒绝与他人沟通交流。你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构成一完整的世界,与人交往不仅无法使你愉快,反而会成为一种令你厌烦的负担。这样的心理状态,当然很难有什么朋友。请不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独立、很潇洒,一个人总有寂寞,需要他人安慰的时候,友谊使每个正常人都需要的。你其实也不是真的不需要他,只是你存在着错觉而已。 第五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历史背景 社会的巨变,犯罪的增加 产生的两个源流 理论源流 应用学科源流 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犯罪的原因 犯罪的动机 犯罪决策卡罗尔四个维度 犯罪预测 少年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理学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 关于犯罪心理学形成原因的论述 1、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是否有贫困引起管仲和孔丘。 2、人性与犯罪心理:性三品、性善论、性二气说、性恶论。 3、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荀子·性恶》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对善恶的定义是以后果界定善恶(治或乱),而非以人的动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