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商银行调查报告
篇一:工商银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群体对工行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工行服务满意
度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父母等提供的生活费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但是大学生是社会上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他们中的一部分未来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成为消费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商业银行都本着面向未来的长远考虑,陆续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专用信用卡,希望通过这种业务抢占这个有着较大潜力的客户市场.
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只有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品牌价值,改进现有的服务质量,同时根据消费趋势开发新的产品/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鉴于此,近期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工行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4份。经过数据整理与分析,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一、消费者选择银行、使用产品/业务情况
调查显示(见图1),中国建设银行在大学校园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市场份额占到了32%,其次是中国工商银行(21%),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别以18%和14%位居第三和第四。
1
32.59%行行行行行行银银银银银银设商国业通蓄建工中农交储
政邮
他其
图1、大学生对各银行卡的使用情况
究其原因,第一,各高校统一使用一银行卡划卡缴费,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建设银行(41%),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17%),紧接着是中国农业银行(14%)和中国银行(12%)。见图2
第二个原因是各高校内提供的银行硬件设备如ATM的数量和规模。从得到的资料看,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自助设备最多,占到了 33%,其次是中国工商银行,比重为17%。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占有率也较多。
当然,亲友对各种银行金融产品的认可度对大学生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见图4)。cSpeNgBo.COm 蓬勃 范文 网:中国工商银行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大学生亲友对工行产品非常了解的仅仅占到3%,而不了解的(39%)甚至多余非常了解的人数。这也是给了银行改变营销策略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其他10%
33%
14%
其他5%
20%
14%
12%
图3、各高校银行硬件设备使用情况
非常了解
3%
39%
58%
图4、大学生亲友对工行产品的认知度
3
二、工行服务满意度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考虑中国工商银行的服务满意度时,主要的考虑因素是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银行的品牌形象和经营实力,以及营业网点度和使用便捷。
没去过非常差比较差一般 满意非常满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图5、大学生对工行服务的满意度
由图5可知,大学生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服务满意度认可并不高,其中61.67%的大学生认为服务水平一般,和其他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不具有独特性。而对服务非常满意的只占了8.82%,甚至有11.76%的大学生没有去过相关工商银行的营业网点。这更好的说明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的老牌银行,在各大高校校园的知名度并不高。
4
调查显示(见图6),大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的布局及规模的认可虽然大多数认为合理,但是认为合理也占了不少的比重,占到了24%。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合理的原因是周围营业网点少,生活居住区里营业网点距离比较远,甚至有些地方的营业网点设备不完善。
非常好
6%
比较好
42%
一般52%
图7、大学生对营业网点服务环境满意度
5
篇二:中国工商银行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题目:
2013学年春季学期 服务营销报告 营102 蒙彦祯 091179
2013年5月10日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方庄支行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目录
目录 .................................................................................................................................................. 1 1.
2.
3. 调查背景及目的 ............................................................................................................... 2 调查方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