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议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议论文 篇一:家庭教育范文 周测范文(2012.11.13) 别让爱成为负担 高三25班 梁曦予 “虎妈”战歌已经奏响,“狼爸”理论日渐深入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心,于是孩子们小小的肩膀背上大大的书包,在家长们的斥责声中走向学校。 突然想起南唐后主李煜,他虽负亡国之名,在政治上完败,可就个人来说,他却将他自己的才智融入到一首首佳词中,为宋代文学添上了特殊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反观如今的孩子,虽然没有山河将失危机,却在家长的过度逼迫下追赶着一个个神童神话,失了自己的兴趣,没了自己的理想,稍有不对就遭到心急焦躁的父母的数落。 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在网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这些让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让人不禁感叹孩子们已被父母太过功利的爱压得透不过气了。 父母将子女看成私有,把对其培养当做对未来的“投资”,这种出于自私和感情的行为,往往缺乏理智和科学的态度,而造成“拔苗助长”的后果。最终导致子女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难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么? 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新生代的大学生做了这样一番评价: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父母变相的爱只能导致这样两败俱伤的结果。可是,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名人,相反,教育教会人们的恰恰是如何在小处发现幸福,在快乐中找到人生意义,在品格培养中明确人生定位。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心灵和品格的养成往往不及物质的丰富那样显而易见,再加上“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让最本该纯净的亲情也染上了功利的色彩。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我在其中看到的,并不是这个女孩有多么优秀,而是她每晚在父母的监督下去上补习班的身影。金钱名利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可以将慈祥的母亲和蔼的父亲变成手拿棍棒,空出厉言的魔鬼,可以将暖融融的亲情变成禁锢孩子自由的冷冰冰的锁链,以爱之名。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心中装满了分数竞争、名校崇拜的父母们的苦心,却成了孩子们最承重的负担。如此父母心,在孩子们眼里,不是可怜,而是可憎了。 也许成为李嘉诚或是牛顿并不是那么重要。跑道上需要领跑的人,也需要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人不一定要成为站在塔尖上的王者才算成功,爱也不一定要把子女逼成某人才算真诚。 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吧。别让爱成为负担。但愿“虎妈”硝烟不再起,“狼爸狼妈”不再出现。 “变味”的教育 高三25 曹文晴 有一则讽刺性漫画:一位父亲用苹果砸向自己儿子的脑袋,儿子痛苦呻吟,欲哭无泪,父亲却不以为意,狠狠地说:“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不同的人思想各异。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源不仅在于苹果,更在于他独特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当然,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更不应一心只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牛顿”的潜力,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去探寻能开启自己子女们智慧与特长大门的钥匙。 当今的教育制度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不少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2011年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昭示天下,“望子成龙是当前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正因如此,许多类似“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破土而出。被称为“狼爸”的萧百佑秉持“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理念,将他的儿子成功送进了高等院校。记得一位清华大学学子在接受采访时也坦称自己是“被铁棍打出来的”。事实上,这种铁棍下打出来的才子只是特例。难道非得让孩子们忍受肉体与精神摧残的痛苦,才能锻造出“牛顿”这样的人才吗?时下一些父母恨铁不成钢,把孩子们天真烂漫想要到游乐园骑木马、想要与同龄孩子在草坪上蹦蹦跳跳放风筝的时光都给扼杀了,代之以枯燥无味的奥数班、令人厌倦的舞蹈班.......或许孩子们从本能上就对这些方面毫不擅长,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可是中国的父母总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来自: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议论文)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决定盖过孩子自身的需求与想法,孩子们也只能被逼无奈、心不甘情不愿地去顺从父母的要求。难道教育不应该是“因材施教”,去激发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起引导和教化的作用,而是应该不顾孩子们的兴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