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用户隐性知识挖掘的产品演进创新设计模型
[摘 要] 针对当前用户需求隐性知识挖掘不足及产品持续创新演进方法研究的不足,提出构建用户隐性知识外显化转移的螺旋模型识别用户需求的模糊信息,通过构建R-F-T过程模型,并集成应用产品S曲线和TRIZ技术解决产品可持续创新设计路径发展中的多个冲突问题,进而解决产品演进创新设计问题。
[关键词] 隐性知识;产品S曲线;TRIZ;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T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25-3
Design Model of Product Evolution amp;Innovation Based on User’s Tacit Knowledge Mining
Zhang 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shortage of user demand tacit knowledge mining and product continuous evolutionamp;innovation method research,establishing the spiral model for identification of user demands fuzzy information is put forward to transfer user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ly. Various contradictio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 sustainable and innovative design path can be solved by building R - F - T process model, and integrating application product S curve and TRIZ technology,thus solvingthe product evolution amp; innovation design problem.
Keywords:Tacit knowledge; Product S curve; TRIZ;Innovation design
面对多样化和动态化的客户需求以及不确定的技术及产品竞争环境,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用户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力。如何准确识别用户高情感价值需求并进行需求-功能-技术匹配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识别往往采用QFD方法从产品特定一些要素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提取[1],但产品的发展已经从“形式追随功能”的时代进入了“形式和功能必须实现梦想”的时代[2],即产品不仅应从功能上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用户的情感、感知、目的、期望等所隐含的用户“梦想”――心理对产品的需求。以往基于QFD的方法不足以挖掘用户隐性知识,为此,本文基于用户隐性知识外显转移螺旋模型识别用户模糊需求信息,进而与S曲线和TRIZ技术进行有效集成,从而实现产品持续创新设计。
1 用户隐性知识及挖掘技术
1.1 用户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最早由Chael Polanyi提出,他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头脑中的,某个特定情景下的难以格式化和表达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部分[3],包括主观的理解、感知、价值观和文化等。具有情境性、默会性、文化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采集产品的主要参数,如形状、速度、颜色、材质等,这些参数易于格式化表达。但目前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挖掘深藏在用户心中的情感特性、文化特性等情感反应,这些独特的参数是难以转移、模仿和替代的,即以隐性知识的方式蕴含在用户心中,而这些特性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对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隐性知识外显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特征、知识转移模型和知识外显化方法等方面[4,5]。
1.2 隐性知识转移螺旋模型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知识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6]: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内部升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