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脱贫一线兴起“农民夜校”.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脱贫一线兴起“农民夜校”   “阿木嫁女要了15万元彩礼,几年后,儿子娶媳妇,对方要20万元彩礼,他拿出积蓄10万,东拼西凑10万,娶了媳妇后阿木和儿子只好带着妻小外出打工,大家说说看,这种日子幸福吗?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女儿的还好说,有儿子没女儿的那岂不是更恼火……”8月9日天刚擦黑,喜德县且拖乡联合村党支部活动室里就传出阵阵掌声,一堂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宣讲课正在这里进行,这是该县在开办“农民夜校”过程中针对实际精心挑选的一个主题。   “婚嫁彩礼是我们彝族婚俗中稳定婚姻关系、增进姻亲感情的礼仪,但是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不是彝族的传统文化而是拖后腿的陋习,必须要从思想上根除。群众白天忙农活没时间听你说教,现在我们可以坐下来面对面交流。”这堂课的主讲人喜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于古格介绍道。   2016年8月,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州喜德县蹲点调研脱贫工作时,对“农民夜校”给予了高度肯定。在深度总结提炼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委和凉山州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办“农民夜校”的文件,一个个“农民夜校”随后在彝区脱贫攻坚一线开办起来,激起了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千层浪。   把思想文化课堂搬到群众身边   “农民夜校”的教育对象是农民,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方式要“接地气”。   “快走,上课时间快到了,今天夜校要放红军‘吉喜’(汉语译为‘亲戚’)过‘书尼’(汉语译为‘彝海’)的电影,去晚了怕是挤不进去……”前不久,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的村民们在村民俗文化广场观看了电影《彝海结盟》。在电影放映前,彝海结盟亲历者的后人应邀前来,带着大家重温了当年那段感人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宣扬革命精神,是‘彝海夜校’的办学宗旨。我们秉承既学技术、也要学政治的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载体,深入开展‘长征精神’‘民族团结’‘感恩奋进’三项教育,让农民群众积极学习党史国史、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深刻认识惠从何来、惠在何处,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驻彝海村第一书记、夜校校长李勇对夜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认识深刻。   凉山州在创办“农民夜校”之初,就特别强调了“农民夜校”的功能定位,即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特别是青壮年群体,在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学文化、思想观念、脱贫视野等方面“不知、不会、不高、不新、不宽”的问题,在全州农村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识大体、顾大局的“明白人”,带动一批遵规守纪、依法办事、明德知礼的“老实人”,储备一批致力移风易俗、积极禁毒防艾、引领致富奔康的“带头人”,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敢开拓勇创新的“能干人”,为脱贫攻坚打下良好基础。   据统计,凉山州目前已开办2072个“农民夜校”。针对不同地区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和需要,这些夜校分别突出“法治”“技术”“新风”等主题,受到了群众欢迎。   把脱贫“妙方”送到群众手里   “丹珠有两头牦牛生病了,扎西上次住院医保还没有报销,今天我们先去把这两件事解决了,然后还要把牧民新居政策给大家讲一下,再商量建立养殖合作社的事情……”9月28日,木里县李子坪乡白草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农民夜校”校长刘铁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对身旁正在装干粮、上马鞍的夜校“讲师团”成员们安排当天的工作。   每逢放牧时节的周三,根据掌握的群众需求,带着工作队深入各个放牧点,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已经成为白草坪村“农民夜校”的“规定课程”。   在省、州发起创办“农民夜校”的号召下,木里县针对藏区牧民放牧季节流动性强的特点,以“马背上的宣传队”为基础,建立起“马背夜校”,走村串户,为广大群众及时送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新的致富信息和技术设备,受到了藏区牧民的广泛好评。   “农民夜校”诞生于脱贫攻坚一线,是为群众全面小康服务的。在开办过程中,凉山州紧贴农民致富增收、创新创业需要,突出一村一课堂、一月一主题、共性加个性、理论加操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务工技能、电子商务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普通话、漆器制作、民族刺绣等创业技能教学,在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大力实施青壮年汉语能力提升计划,让贫困群众学习普通话,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敲开致富之门。   “春授粉、夏疏果、秋施肥、冬修剪……”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农民夜校”开设的“梨园课堂”得到大家喜爱。“以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植什么的都是野路子,自从有了‘农民夜校’,通过县里专家手把手地教,自己对梨树的栽种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该村致富带头人张德弟在上课时特别认真。在夜校里学到了新知识,再加上过去也有经验,张德弟还被聘任为该村“农民夜校”的老师,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咨询。   “雄厚的师资力量、灵活的办学方式,真正使‘农民夜校’做到了服务到户、送学到家。”凉山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