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虚拟学术社区的类型及特点比较分析.docVIP

虚拟学术社区的类型及特点比较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拟学术社区的类型及特点比较分析   [摘 要] 虚拟学术社区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场所,不同类型的虚拟学术社区以不同的特点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三种常用的虚拟学术社区的特点涉及交流的互动性、交流的实时性、成员流动性、身份是否匿名、参与或加入的限制、成员之间是否熟悉、是否支持多媒体七个方面。经过比较,各有长短利弊。   [关键词] 虚拟学术社区;BBS;学术博客;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38-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Fu Lihong Li Shuai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is a place of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for people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ommonly used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ies involveseven aspect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veexchange, th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the mobilityof members, identity is anonymous or not, the restric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or joining , whether or not familiar with each member, whether or not support multimedia. By comparison, each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words: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BBS;academic blog;type;characteristic   近年来,虚拟社区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关于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较少。2015年7月1日,我们对CNKI进行检索,发现研究虚拟社区的记录有1 047条记录。但是专门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相关问题的记录只有10条。王东界定了虚拟学术社区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的研究框架(2010);王东,刘国亮提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过程的参与主体间关系模型,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框架以及学术质量评价流程及模式(2012);王健研究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博弈分析(2013);王东,刘国亮提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实现路径与策略研究(2013);张万敏,刘芳华探讨了国际虚拟学术社区信息交流与信息翻译模型(2013);刘冰峰探讨了虚拟学术社区共享的知识特性与类型(2014)。以上都是对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活动以及信息交流进行研究,并没有专门对虚拟学术社区理论进行研究。目前,国内无人对虚拟学术社区的类型及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鉴于此,我们拟对三种常用的虚拟学术社区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虚拟学术社区的理论研究有所进展。   1 虚拟学术社区的内涵   现有文献并没有界定“虚拟学术社区”的概念。与其含义接近的概念有“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y)和“网络社区”(Net-worked Community)等。外国学者Rheingold(1993)首先指出,“虚拟社区”是“一群主要通过网络彼此沟通、讨论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充分的感情,分享某种程度的信息与知识,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集合体”[1]。这种提法突出了信息和知识共享在虚拟社区的重要性。Romm(1997)给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概念,他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群人由电子媒体相互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2]。裘涵(2006)指出虚拟社区能满足一群有着共同兴趣、喜好、经验、认知的人的交流、协作等需要,并与组织系统互相建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