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下的国学迷思.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社会下的国学迷思 摘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国学争鸣反映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体认。近期国学争鸣的主题是:国学学科、王权主义、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与民主。发生背景是文化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世人日益关注“天下亡”、“人类亡”两类问题。争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亟须注意之处。选取“历史上的学术争鸣”、“思想之弊抑或制度之弊”、“西方文化与西方话语权”、“权利与美德——社群主义视角”四个视角可以检讨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学术争鸣。 关键词:国学;王权主义;阴阳组合结构;天下亡;人类亡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自成一套体系,涵摄于中国人的思维、生活、对外交往之中,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可摆脱的一部分。国学争鸣的背景是在世界日益交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对以下问题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有没有生命力?能否与世界先进文化相衔接? 一、国学争鸣的“主题” “国学”概念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华民族面临着保国保种的困境,发扬国学,意在反制全盘西化、凝聚民族精气神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一轮传统文化热、读经热即“国学热”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最近,关于国学问题出现了一次争鸣,它发端于刘泽华先生的《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一文。争鸣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主题进行的。 (一)国学学科 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把经学科分解于其它学科之中。今天,围绕是否有必要设置国学一级学科出现了两种观点。 刘泽华、蒋寅、李宪堂三位先生持不赞成观点。首先,国学已经失去了社会背景依托,现行学科已经涵盖了传统学问。国学热反映的是“人们无所归依的文化乡愁”。因而,设置国学一级学科必要性不足。其次,国学学科自成一个知识体系,在现有学科分类体系下国学研究对象、领域、学科建设都不明确。因而,设置国学一级学科的可行性很低。 陈启云、王达三、吴光三位先生持赞成观点。首先,国学“可补救现行各科系乃至各学院的学理与内涵互相割离和隔离的缺点”。还可起到作为“道德权威机构和社会清议机构”的作用。因而非常具有必要性。其次,参照西方大学设置“宗教系”经验,国学学科设置并非空中楼阁。应否设置国学学科应该从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观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出发给出答案。 (二)王权主义 自封建以下至民国,君主制是传统中国的主要制度形态。刘泽华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是“阴阳组合结构”,阳主阴辅,君为阳,臣民为阴。社会被笼罩于王权主义之下,王权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也是社会正义的源泉和依据”。王权不但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决定着政治思想和社会形态。 王权主义等同于专制主义吗?首先,在社会效用方面,方朝晖认为“尊王”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忠君”则意味着从大局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忠于自己良知和做人道义。其次,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方面,梁涛认为不能用“王权主义”解释中国历史。王权在“提倡教育、重视文化、宗教宽容的传统,一定程度上也为思想的自由创造提供了可能,”再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顾家宁认为古代王权在专断力量方面强大,而在穿透力量方面则是很弱小,也即渗透力量很弱小。最后,在制度的运作方面,陈启云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互动性的存在,不能作为推崇君权的例证。因而,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权主义并不是笼罩一切,控制一切的独裁专制。 (三)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塑造了传统中国的社会形态,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因而。正确认识传统中国必须正确解读儒家思想。 1.儒学是前现代社会的产物,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用小、阻力大 首先,刘泽华认为儒学反映的是一种臣民文化,其中心观念是“分与和的组合结构”。儒家崇“礼”,“礼”代表的是一种等级性的和谐,与平等、自由的现代政治思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儒家的“王道论”归于王占有道,道出于王。而“民贵君轻”在“尊君”——“罪君”的思维结构下,是一种帝制统治思想。再次,儒家以伦理入政治,主张“贤能政治”,缺乏对权力腐败的制度设计,成为专制的工具。 2.儒家思想并不是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而是起着建设性的批判作用 首先,儒家尊“仁”,仁者爱人。以仁爱思想为主旨的儒家思想在道德修养、人生信仰等方面具有历时性、普世性。其次,儒家主张“礼治”,礼治不能等同于专制,礼治要求君臣恪守“礼”规定的行为规范。儒家崇三代之治,宣扬“公天下”,提出君道、臣道,这是从对春秋时期的“家天下”、君臣无道的批判出发。道是价值本原,儒家以“有道”为标准批判“无道”,道高于王。 解读儒家思想,既要看到思想层面的儒学,也要看到制度层面的儒学;既要看到先秦元典时期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