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6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概述 指作为食品的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二、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遗传原因:如牛奶的乳糖不耐症 过敏反应:如菠萝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有人过敏,当食用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有头痛、四肢及口舌发麻、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昏迷。 食用量过大:如连续多日食用荔枝可引起荔枝病,发病时有饥饿感、头昏、无力、出冷汗、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症状,其实质是低血糖,含有一种可降低血糖浓度的物质。 食物成份不正常:如发芽的马铃薯含龙葵素。 三、食品中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生物碱 苷类 有毒蛋白和肽 酶 草酸及草酸盐 酚类及其衍生物 河豚鱼毒素 贝类毒素 鱼体组胺 (一)生物碱 概念: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为复杂的环状结构,有类似碱的性质,可与酸结合成盐,在植物体中多以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性质: 无色味苦的结晶形固体,少数有色或为液体。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但其矿酸盐或小分子有机酸盐可溶于水。 分布:罂粟科、茄科、毛茛科、豆科、夹竹桃科等植物;海狸、蟾蜍等动物。 (二)苷类(甙类) 概念:植物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形式的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叫作苷。 性质:味苦,可溶于水、醇,极易被酸或共同存在植物中的酶水解,最终产物为糖及苷元。 种类:皂苷、氰苷、黄酮苷、蒽苷、强心苷等。 1.氰苷(氰甙) 概念:结构中有氰基的苷类,水解后产生氢氰酸(HCN),能麻痹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过量则可中毒。 机理:氰基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细胞呼吸时氧化与还原的电子传递,使细胞代谢停止,导致呼吸麻痹致死。 分布: 禾木科、豆科、果树的种子、幼枝、花、叶等;青鱼、草鱼、鲢鱼等的胆中含有氰苷。 2.皂苷(皂甙) 概念:皂甙是类固醇或三萜系化合物的低聚配糖体的总称。 性质及危害:无定形粉末或结晶,粘膜刺激性较大。内服量过大伤肠胃,发生呕吐。并引起中毒。 分布:豆科、五加科、蔷薇科、菊科、葫芦科和苋科;海参、海星。 (三)有毒蛋白和肽 分布 毒伞菌、白毒伞菌、褐鳞环柄菇等; 青海湖裸鱼、鲶鱼、鳇鱼、石斑鱼等的鱼卵毒素; 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素、蓖麻毒素、巴豆毒素、刺槐毒素、硒蛋白等。 (四)酶 分解维生素等人体必须成分或释放出有毒化合物。 如蕨类中的硫胺素酶可破坏动植物体内的硫胺素,引起人和动物的硫胺素缺乏症。 大豆中存在着破坏胡萝卜素的脂(肪)氧化酶,食入未处理的大豆可使家畜及人体的血液和肝脏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 (五)草酸及草酸盐 草酸在人体中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在组织中沉积。 分布:盐生草、苋属植物、滨藜、酢浆草、马齿苋及一些蔬菜,如菠菜。 (六)酚类及其衍生物 包括:简单酚类、鞣质、黄酮、异黄酮、香豆素等。 棉酚:存在于棉花的叶、茎、根和种子中,它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对心、肝、肾及神经、血管等均有毒性。棉籽饼和粗制棉籽油中的棉酚含量都较高,如未经脱酚处理,且食用量过多时,有可能引起人畜中毒。 (七)河豚鱼毒素 分布: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肝、肠、皮肤及卵中。 危害:河豚鱼毒素能专一性地堵塞为产生神经脉冲所必需的钠离子向神经或肌肉细胞的流动,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最后使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而死。 (八)贝类毒素 来源: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毒素在贝类中蓄积所形成,多为神经毒素。 危害:抑制位于脑中的呼吸和心血管调节中枢,常使人呼吸衰竭而死。 中毒类型: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泻性贝类中毒(DSP)、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失忆性贝类中毒(ASP)。 (九)鱼体组胺 来源:鱼体被分泌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在适宜的温度下,血红蛋白分解的组氨酸经脱羧后产生有毒的组胺。 中毒机理:使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 第二节 植物毒素 1、非食用部位有毒 2、在某个特定的发育期有毒 3、其有毒成份经加工可去除 4、含有微量有毒成份,食用量过大时引起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分类 (一)非食用部位有毒 可食部位无毒,其有毒成分在非食用部位。 一些常见水果,如杏、苹果、樱桃、桃、李、梨等,其果肉鲜美无毒,但其种仁、叶、花芽、树皮等含氰甙 麦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幼苗期含氰甙,如放牧时不慎会被牲畜采食中毒; 未成熟的蚕豆、发芽的马铃薯(茄碱)都含有有毒成分。 富含淀粉的块根植物,如木薯,含有有毒成分,经水浸、漂洗等处理去除后可安全食用,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均可引起中毒。 菜豆、小刀豆等含有血球凝集素等物质,经煮沸可除去毒性。 菜籽油、棉籽油等必须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