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子语类(三则)描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翻译: 第三则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下自己的个儿,是要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这话当时虽然是对梁惠王说的.但是,带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就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需下大功夫,但是,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 * 【分析】 第三则 本节是讨论义与利的问题. 1、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孟子也不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3、朱子“重义轻利”。不否定“利”,提高生产力水平;但要重视道德修养. 4、“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所欲”,是“人欲之私”,要严守义利分别. 5、朱子“学无深浅,并要辩义利”。 课文回顾: 第一则: 读书方法→义理 第二则:天理、人欲 第三则:义、利 * * 课堂寄语: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 * * 朱子语类(三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 * * 儒学大师朱熹 朱熹认真执教 朱熹(生于公元1130—卒于公元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 * 朱熹简介 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名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 1.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天理 是万物的本源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2.在人性论上主张要存天理 灭人欲 人伦道德 卑尊等级 三纲五常都是天理 3.认识论上主张 格物致知 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 * 白鹿洞书院学规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3、“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4、“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