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崇尚古制的宋代服装.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崇尚古制的宋代服装 一、概述 二、等级细化的官服 三、朴素无华的民服 四、秀美的妇女服饰 第一节 概述 北宋 、南宋 服饰趋于拘谨质朴。在保守理念的作用下,服饰的等级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除帝王冠服外,以祭服、朝服、公服、时服等组成的系列礼服中,又以朝服的变化最突出。 黄袍加身及以后的服饰理念 黄袍加身本身就是借用前代服制达到赵匡胤登临帝位的举措。 宋初的服制不少是沿袭唐制,但由于受统治者倡导的传统礼制的影响和渗透,服饰形式在传承中又多有变异,与唐代有很大的区别。从开放、自由趋于复古、保守。 理学的影响 理学 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 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二、等级细化的官服 大裘冕 衮冕 衫袍 御阅服 远游冠 常服 朝臣冠服 1.祭服 由于社会等级制度十分突出,北宋时期官品职位的标志在服饰上的反映非常明显, 2、朝服 礼服中等级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朝服。 以百官中的进贤冠为最。其等级表示的关键在于冠的梁数和是否加饰笼巾的区别。 宋初。朝服仅有五、三、二梁几种。 宋元丰及政和年间以后,冠梁的等级被细化,有765432等六种。加之笼巾的作用共分为七个等级。 朝服 第一等:七梁冠,加笼巾,冠梁上面饰有貂蝉,又叫貂蝉冠。王公,亲王。 笼巾:用竹藤丝编成的正方形冠,外面用黑漆漆饰,冠的左右两侧饰有似蝉翼的两片冠饰,银色,冠正面饰有银色花朵,上面缀有黄金附蝉。 第二等:不加貂蝉笼巾的七梁冠。枢密使、太子太保。 第三等:六梁冠。左右仆射至龙图阁直学士诸官所专用。 第四等:五梁冠。左右散骑常侍至殿中少府、将作监之类文武官员所戴。 第五等:四梁冠。九寺少卿、侍御史、尚书左右司郎中、员外、朝奉大夫、驸马都尉等职官员所戴。 第六等:三梁冠。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司谏等人所戴。 第七等:二梁冠。最低等级。京职事官,内臣官所戴。 宋代的服饰特点反映在朝服制度上更为突出,它不仅承袭了唐代朝服区分等级的标志旧制,而且还以各种锦料来强化官员等级,使各等级之间更加不可逾越。常用的各种锦料有天下乐晕锦,杂花晕锦,翠毛锦,黄狮子锦,方胜练鹊锦。 3、公服 与唐代有所不同。 宋代将公服与常服合二为一, 唐代有较明显的区别。 宋代公服基本样式:头戴幞头,身穿大袖长袍,腰间系革带,带饰佩鱼。脚着乌皮革靴。 幞头,幞脚变化大,有直脚,局脚。朝天脚等。 襕衫 幞头 宋代最为常见的男子首服,上自皇帝太子,下至百官庶民都可以戴。 展脚幞头:为官员在朝会、谒拜、公务等场合戴用。 圆顶软脚幞头 一脚朝天幞头 曲脚幞头、高脚幞头、宫花幞头、交脚幞头等等 幞头 4、时服 依照前代的传统设置 时服:在一定时令和节日如端午节、春节、十月节等佳节时官员所穿的衣装。多由皇帝依照不同的节气颁赐给不同官阶的官员。有袍、衫、抱肚等 三、朴素无华的民服 指的是除去朝服、公服、时服及官员常服等朝官出于公事以外的各类服饰,包括朝官大臣私下宴居、告老还乡时所用服饰和一般平民百姓的服饰。 这类服饰在形制上受政治的束缚相对较小,虽色彩受到限制,规定举人、公吏、士商以及平民百姓不得穿紫、绯、绿、青等官服色衣,只能用黑、白两色。否则将被治罪责罚。即便如此,式样还是比较丰富的,总体显得质朴自然。 宋代的民服,包括巾、幞头、帽、直裰、衫袄、背子、布鞋等基本衣饰和辅件。 巾子:基于幞头渐由巾子转化成帽子。并将其官服化等原因,裹巾之风又盛行起来,裹巾者多为士绅、文人和普通劳动者。 东坡巾 东坡巾是宋代较为流行的样式。苏轼 方形,棱角突出,内外四墙,内墙又较外墙高出许多。 作为一种新式首服,表现了人们特殊的服饰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1,穿戴一种新式服装可以引起世人注目。从而能收到表现自身个性的社会效应;2.多数朝廷官僚士绅在官宦仕途之外,需要找到另一种介于礼雅之间、官民之间的服饰。它既能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又能满足其心理与精神寄托。3.相当一部分怀才不遇或官场失意的儒生文士,为显示自己的脱俗、高雅,需要一种明显的冠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