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永远站在大众立场的著名记者邹韬奋.ppt

第五讲 永远站在大众立场的著名记者邹韬奋.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邹韬奋 新闻传播活动 (二)邹韬奋的精神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及其对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启迪 教学重点 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教学难点 四 提示:这四大板块依重要性与难度依次上升。 一 二 三 邹韬奋生平简介 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邹韬奋的海外采访和其他报刊活动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及其对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启迪 内容板块 一、邹韬奋生平简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邹韬奋 生平简介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长头发革命先锋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成立后,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作者,短短几年,使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56家,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 邹韬奋 生平简介 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    韬奋精神   人们常说的要学习韬奋精神,究竟什么是韬奋精神?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 这些说法都是概括了韬奋一生所从事的事业,自然都是对的,但是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要永远学习和记取的韬奋精神。 邹韬奋 生平简介 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   1922年,进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辑《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主编《生活》周刊,从此正式从事新闻工作。着手改变以往编辑方针,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九一八”事变后将抗日救亡宣传作为主题,使该刊逐渐成为新闻评述性周报。曾以《生活》周刊名义,为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捐。周刊“时时立在时代的前线”,发行量骤增至15.5万份。   1933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被国民党政府列入暗杀名单。后《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同年7月,创办生活书店,任总经理。8月,离开上海,前往意大利、    二、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考察,得出“中国无出路则已,如有出路,必将走上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的结论。旅欧两年间著有《萍踪寄语》4集和《萍踪忆语》。 1935年8月回国后,创办《大众生活》周刊,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张,全力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翌年2月,该刊又遭国民党政府封闭。被迫出走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旨在“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从这时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取得直接联系,诚恳地听取中共的主张。该刊因国民党政府的阻挠破坏,仅存在55天。 1936年7月,与沈钧儒等人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7 邹韬奋新闻传播活动 人因参加和领导“救国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在长达243天的囚禁中,在法庭上,每次审讯时都坚决果敢地据理争辩,变被告为原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